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史既是对过往经验的集成和总结,又是对电影知识的系统化整合。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电影史的构建和传播。在新中国高等电影艺术教育进程中,对世界电影史教学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电影历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下文简称为“萨本”),与美国电影理论家、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合著的《世界电影史》(下文简称为“波本”)。它们是在中国发行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两本电影通史著作。在新中国高等电影教育中,受众先后在这两部著作的引导下系统地接受世界电影的教育,形成对中国电影的地位的认知,并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作出判断。 两位作者的电影史在写作电影史的目的、史学观念、研究方法和史学结论等方面均有不同,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国别、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以及社会身份更是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各自的电影历史书写必然会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电影史著作,.二者存在着许多异同点值得研究和对比分析. 本文以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法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两本电影史的文本进行系统化的比较分析。当然,笔者并不只是对这两本电影史文本进行精细分析,而是把电影史的写作纳入到更为广阔和开放的社会文化系统中。作者的社会身份、知识背景、哲学取向等因素也是影响电影史写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第一章进行两本史书的宏观对比,主要从两本著作作者的身份背景、写作目的以及现实力量对其电影史写作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因素导致两本电影史最终观察电影史的立场与角度的不同。第二章论述了两本史书作者所执取的电影理论和批判理论与其电影史书写之间的关系。具体探究唯杰作论、社会学批评理论之于“萨本”,形式主义批评之于“波本”所产生的不同的电影史写作。第三章进行两本电影史学著作的微观比较、从编纂形式、语言风格、史料的选择与阐释等层面进行对比。第四章把两个文本对中国电影的书写进行对比,检视两本电影史对中国电影在编纂形式、史料选择与编排以及研究观念上的异同,并包括二者的研究局限和缺憾。 本文的论证顺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运用史学史和比较史学的方法论思想,结合两个电影史文本的具体特点和内容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