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传播与两性关系的文化建构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信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人们对其关注还是在新世纪,但其发展速度却是空前的,年发送量从2000年的10亿条增长到2006年的4300亿条,短短几年间增长了430倍。短信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发展,不仅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手机用户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短信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和注重礼仪的特点,当然短信使用简单、收发便捷、传递迅速、可移动等优点也是重要的原因。 随着短信的发展,短信文学的概念也在研究界尤其是文学界中产生,虽然短信能否成为新的文学样式尚未得到文学界的一致认可,但短信的确具有浓厚的文学性,短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段,语言具有很重的文学色彩,也讲究叙事、结构等传统文学注重的技巧。 短信在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的同时,对两性关系也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短信提供了一个新的话语表达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能够移动的,可以使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高效。运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来看,短信的确给两性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在理论上存在着能够与男性获得平等地位的机会,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短信对两性的平等交流提供新空间、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两性关系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短信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短信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短信进行了分类,简述了短信的基本功能。 第二部分,对短信传播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具体分析了传播媒介、传播者、受众、讯息、传播效果等内容,包括短信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段等。 第三部分,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将短信对现代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了短信传播对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影响,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五部分,主要对短信的发展前景和短信对两性关系影响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第六部分,结语。
其他文献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这鲜明地标注在当今许多古代文学史和思想史著作之中。这样的评价可以看作是把以前“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的论述,还扬雄历史功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紧张、压力、心理失衡等不健康状态,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統计,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另外,更让医学界担心的是,心脏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中青年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常识,未提早预防和重视而导致英年早逝。  导致心脏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
期刊
句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最早出现在宋代,其内涵和外延都极为宽泛,包括诗歌的篇章布局、句子结构、炼字用语、对仗、声律以及诗句艺术风格、意境、气势等。宋人诗
通过对《红楼梦》文本和红学史的粗浅研究,本文力图从三个方面讨论鲁迅的红学观。一是鲁迅将《红楼梦》称为“人情小说”是准确精当的定位。二是鲁迅大致认同《红楼梦》是自叙
近年来,“猝死”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词,从演艺名人、到公司白领、再到淘宝店主,以及不久前猝死的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猝死的消息让人们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又不免深深地困惑——猝死,难道真的无法防备吗?  眼看就要到冬季了,而冬季是猝死事件的高发期,因此,如何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  猝死是指事先没有任何迹象而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大量资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占10﹪—30﹪。世界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