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歌苓作为一个具有典型“东方情结”的华裔女作家,一直致力于对女性的书写,本文以其出国为转折点,将其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归为两类:出国前的革命女儿形象和出国后的原始母亲形象。本文在归纳出两类女性形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文学史,追溯以往作家所创作出的具有相似特质的女性,将这些女性形象梳理出来,成为革命女儿和原始母亲两类形象的系谱。正文第一章:从系谱入手,进行形象的分类,从严歌苓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文体的不同提炼出两种比较典型的女性形象,一类是革命女儿,这一类形象主要存在于她的早期作品中,如《女兵的悄悄话》《绿血》《雌性的草地》。这一小部分结合她的家庭和童年的记忆来分析。另一类是原始母亲。是她在离婚出国后笔下多出现的形象。这类形象在《少女小渔》《扶桑》《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中》则可见一斑。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在第一章的基础之上,将文学史中能够挖掘出的人物一一列出,将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系谱。首先就她早期作品中革命女儿这一类形象,找出文学史中与之相似的作家作品,丁玲、张洁幼年丧父,杨沫父母离异,在父爱匮乏的影响下他们创作了革命女儿这一类形象。通过革命来寻找父亲,寻找精神之父。其次是原始母亲的形象,这类形象明显存在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萧红的小说、张爱玲的散文之中。这部分主要运用原型理论分析,追根溯源找到两类形象的原型,革命女儿的原型是娜拉,原始母亲的原型则是地母。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分析有关严歌苓的传记资料,和作品对照、阐释严歌苓是怎样以别人的故事来实现自己的精神认同。首先是先分析严歌苓从留学生到美国公民这种身份的转变对她的影响,出国是一个转折,从她做人到做文都出现质的变化。其次通过对《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第九个寡妇》等作品进行分析来实现作家由质疑父权文化到认同原始母性的精神过程。结语部分主要写严歌苓所书写的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她们接续起两个人物系谱,尤其是原始母亲和萧红的身体写作的历史。她质疑历史、质疑文明,以女性的身体重构了现当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