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的应用设计和互动模式,使其在信息发布和信息传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从Twitter到饭否再到新浪微博,微博的兴起和发展也都与当时重要的公共事件相关联。有学者认为,微博降低了信息发布门槛,使普通用户和明星、精英同台互动,是一个更加开放、平等的应用平台;微博用户对于公共事件的参与,显示出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已经形成,因此,他们认为微博已经是公共领域了。 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微博的情况并非如此乐观,还有不少因素阻碍着微博成为真正的公共领域。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中国主流微博的代表——新浪微博作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概念推导和实证研究,考察目前中国微博成为公共领域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一、由于商业力量对微博的操纵以及政府对言论的监管,微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交往空间,限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二、微博上的参与者也不是真正的、平等的公众。目前中国主流微博的应用设计加剧了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而微博用户本身更像是“即逝公众”而不是真正的公众;三、通过对微博上话语的分析,发现其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并存,而微博用户对于异议的接受程度较低,不利于共识的达成。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微博只是为公共领域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但是还不能就此便乐观地认为微博已经成为了公共领域,真正公共领域的出现依赖于良好的交往空间的建立和公民理性批判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