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五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标志我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评价+审计”三者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盈余信息是财务报告重要组成部分,盈余信息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否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以及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对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角度的一种开拓。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管理者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并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假设。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会计选择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实证分析上,笔者选取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为被解释变量,通过以内部控制5目标为切入点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提取主成分的方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作为解释变量,采用SPSS17.0进行OLS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会计选择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高盈余信息质量。本文还以业绩调整的流动性应计模型得到的操纵性应计盈余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测试。得到的结果与回归分析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的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盈余管理手段将盈余管理进一步划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者借鉴Roychowdhury (2006)、Cohen et al.(2010)的研究,分别计算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酌量费用,来度量公司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同时还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切入点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体系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计量和研究分析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