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市场出现以前,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以后只能持有至贷款违约或到期日,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是贷前审查、贷后监督和降低信贷集中度等手段,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组合管理的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从而更主动灵活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而且,信用风险转移市场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从理论上严谨地分析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促进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在回顾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概况基础上,研究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二是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博弈模型,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三是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CRT市场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CRT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和发展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的创新,并对国内外关于CRT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
第二章介绍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背景、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需求是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出现的内在原因,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出现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则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基础。由于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金融监管措施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从总体来看,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交易复杂、市场集中度高、流动性不足等特征。随着参与机构风险计量技术的提高和合约标准化程度的提高,CRT市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会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参与机构在CRT市场中的参与程度和交易目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基于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参与主体、动机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从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参与主体博弈模型,考察了CRT市场引入对商业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和存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端信贷市场中,存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当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比例满足此区间时,就会得到一个较低的信贷市场存贷款利率水平和高端市场门槛值,表明适度的CRT交易可以降低银行筹资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在低端信贷市场中,信用风险转移比例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负相关,与信贷市场存贷款利率水平和低端市场门槛值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凸形关系,且市场中企业家的道德风险水平、银行的信贷监督能力越低它们之间的凸性关系越强,反之越弱,表明CRT交易弱化了银行信贷监督努力,但交易规模的增加不会带来存贷款利率水平、低端市场门槛值的持续下降,企业家道德风险水平、银行信贷监督能力越低,适度的CRT交易效率越高。
第四章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引入后商业银行信贷监督和风险收益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RT交易显著地降低了银行信贷监督水平;(2)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持续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它显著地提高了交易规模较小的积极参与型银行信贷规模,而对交易规模较大的主导型银行信贷规模没有显著影响;(3)银行会在通过CRT交易分散风险和承担更多风险间进行权衡,表现为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对主导型和积极参与型银行风险水平都没有显著影响;(4)CRT交易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的增加会导致交易规模较小的积极参与型银行收益水平显著提高,却显著降低了交易规模巨大的主导型参与银行收益水平。
第五章对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监管现状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在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政策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可能对市场参与机构和金融系统带来的新的风险,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在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相对而言,各国对于证券化产品的监管措施已经较为统一,而信用衍生产品的监管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基于以上分析,在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过程中,应从保持监管措施的连贯性、提高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第六章研究了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虽然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但是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信贷资产规模和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来看,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基础,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落后、信用评级业发展不足和数据库缺乏等原因,在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经验,本着先试点以及发展银行间市场再推广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试点情况对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进行完善,然后再降低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限制条件,推动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从市场参与机构、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论文分析总结了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当前中国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成果对中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表现在:
第一,系统地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背景、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指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以及金融环境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参与主体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考察了CRT市场引入前后两类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存贷款利率水平及市场门槛值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适度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有助于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提高银行系统效率;
第三,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及对现有相关研究的述评导出理论假说,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数据,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引入后商业银行信贷监督和风险收益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交易规模进行的分类研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丰富了信用风险转移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