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城市发展面临着建设用地的稀缺与利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建设用地既是满足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管理绩效是科学解决建设用地利用问题的方法。首先,本文从土地、资本、劳动力、能源角度筛选投入指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角度筛选产出指标,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2001~2015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进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和分级,并对各城市分级别分地区分析变化趋势、收敛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最后,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其进行管理绩效评价和分级,并对各大城市管理绩效进行分级分析,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管理绩效进行组合分析,探究效率与绩效的均衡性。主要结论如下:(1)2001年—2015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处于Ⅰ级的城市数量呈U型变化,至2015年达到最多的26个。早期效率值较高的城市大都是规模不大的城市,这些城市尚未处于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城市运营效率较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建设用地效率有所降低。在经历大规模扩张后,效率Ⅰ级城市主要集中于大型城市。(2)70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值均呈递增趋势。按城市级别分,增长幅度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从收敛性来看,70个典型大中城市的建设用地效率均呈σ收敛,而一线城市收敛最为明显,呈现出资源利用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现象。按地区分,增长幅度为:华北>华东>西南>华中>东北>西北>华南,其中华北地区增长最为显著,但华北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未有明显的收敛,反而有轻微的发散。西北、东北和华东地区有明显的收敛性,华南和西南地区有一定程度的收敛。(3)不同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缺陷的原因各异,对不同评价时点的典型城市的投入产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向。(4)将建设用地管理绩效进行分级并统计分析发现,管理绩效为Ⅰ级的城市个数呈波动增长的态势,先增后减再增,至2015年达到20个。从均值来看,2008年和2015年管理绩效水平达到最优,均值为0.662,整体处于高绩效水平。(5)整体来看,高效率—高绩效状态的城市数量在几年时间里不断增多,低效率—低绩效状态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减少。2015年低效率—低绩效城市包括太原、大连、丹东、海口、成都、昆明、西安等。本研究探讨了各大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管理绩效的不均衡性,挖掘并试图改善各个城市在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