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中的受难原型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今世界文坛最著名的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之一,被西方评论家称为二十世纪真正的犹太作家或犹太味最浓的作家。其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并赞颂他们在受难中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店员》是马拉默德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作。作为一位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作家,马拉默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代表犹太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圣经》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圣经》对马拉默德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他对《圣经》中的受难原型的运用。故此,本文试图运用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探讨《店员》中的受难原型。除绪论和结论部分外,本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简述犹太民族的受难历程,并指出“受难”由此成为《圣经》中的一个重要原型。《店员》中的受难原型主要体现在人物、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第二章从原型人物入手分析《店员》中的主要人物莫里斯和弗兰克,认为莫里斯的原型人物是《旧约》中的约伯和《新约》中的耶稣基督,其店员弗兰克的原型则是《新约》中耶稣基督的门徒。第三章以原型情节为切入点探究《店员》中主要受难情节的原型,本文作者指出,莫里斯的主要受难情节是以《圣经》中约伯和耶稣基督的受难情节为原型的。第四章试图分析《店员》中的受难主题,作者认为,该小说中所体现的“为他人而受难”和“义人受难”这两个主题均源自《圣经》。作者最后在结论中指出,马拉默德对《圣经》中受难原型的运用既是他对犹太文化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对基督教文化的一种承袭,体现了作者对美国犹太人乃至全人类之道德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其他文献
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总部设在日内瓦.1947年ISO成立后,IEC曾并入ISO作为旗下电工部门,但在技术上、财务上仍保持其独立性.后根据1976年ISO
“公路三乱”是个老话题,它曾无数次的见诸报端,也曾一次又一次被职能部门整治,却是屡治难绝。市场经济时代初期,受利益的驱使,“公路三乱”曾猖獗于世,交管、运管、路政部门
“妈妈,我想跟你说一件事情。”6岁的女儿瑶瑶在临睡前心事重重地对我说。黑暗中,她的大眼睛闪烁着,充满期盼。  女儿说前几天她犯了一个错误,在下课的时候偷吃了小朋友的一个小面包。女儿眼睛里的亮光在我的沉默中暗淡下去。虽说我的家庭条件不富裕,但我和她的爸爸从不短孩子的吃喝,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女儿进行正面教育,从小不让她接受小朋友家长给的东西,可竟然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妈妈!你别生气!我再也
见到曹红杰之前,对她的印象就停留在一连串闪亮的荣誉称号上:“济南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济南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
本文从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多重角度,分析了希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母女关系这一主题。一直以来,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常常被理解为女主人公的成长受到母亲的
IC Insights在今年1月6日所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大陆的IC市场在2005年预估将有11%的成长,达到343亿美元的规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IC市场。犹记2001年,美国的IC市场是中
长期以来,文化定势被当作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出发点。然而,事实上文化定势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文化定势过分夸大了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群体内部的共性,而忽视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群
孩子从小如果能加入一个积极向上,需要共同完成一些任务的团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都非常有益。    胡延北,曾任北京中关村二小金帆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两次随乐团赴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出,和团队一起获得金奖。小学升初中时,他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现为北京市十一学校初一学生。谈到儿子,延北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是团队的力量陪伴着孩子成长。    在团队中收获荣誉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增加,厂商的定位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清晰,市场要求更加系统化更加整体化的厂商.QuickLogic自从去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6
单位有一位女同事,她中年得子,宝贝儿子自出生后就被视如珍宝,双方父母更是抢着轮流照顾。一天,她下班回到家里,就看到婆婆在问两岁的小家伙:“宝宝,你和谁最亲啊?”说话还不流利的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奶奶。”正在准备晚饭的宝宝的外婆也不甘示弱,放下手中的碗筷跑过来问:“宝宝,告诉姥姥,你和谁最亲?”一旁的她和她老公都为宝宝捏了一把汗,只看到宝宝扑到外婆的怀里又说:“姥姥亲。”  宝宝截然不同的答案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