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PL合并DIC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99年~2007年间APL合并DIC34例病例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疗效评价及转归。结果:①研究中统计APL患者共202例,其中合并DIC34例,发病率为16.8%。其中初治组DIC发生率19.9%,较复发组的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的DIC的发生与入院时白细胞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4.24和3.56)。②APL合并DIC病例总的出血发生率为97.1%,其中以皮肤和粘膜出血最多见,3个以上部位出血者占85.3%,明显高于对照(非DIC)组的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4例APL合并DIC患者中发生高白细胞血症共28例(82.4%),入院时白细胞增高14例,诱导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血症14例;34例患者血小板数或动态变化均符合DIC诊断标准;PT阳性率79.4%,APTT阳性率38.2%,FIB阳性率85.3%,D-二聚体阳性率92.3%,FDP阳性率57.1%,3P实验阳性率80%。④APL合并DIC组诱导缓解治疗(32例)缓解率56.3%(18/32),达缓解时间25~45d,平均33.2d,而对照(非DIC)组APL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79%(117/148),达缓解时间为24~34d,平均2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DIC患者肝素治疗者32例,21例有效(65.6%),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抗纤溶治疗13例均同时应用肝素,肝素组和肝素+抗纤溶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⑥DIC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出血部位数、入院时白细胞数、治疗前乳酸脱氢酶水平与DIC预后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8,0.54,0.09和0.08)。结论:1、APL合并DIC多见于初发期,高白细胞血症是其高危因素,应早期预防DIC。2、本研究中APL合并DIC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为97.1%,表现为不相关的多部位出血,以皮肤和粘膜出血最多见。脑出血是DIC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3、DIC实验室检查项目中D-二聚体因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诊断DIC较有价值的指标。4、APL合并DIC导致诱导缓解期的缓解率降低和缓解时间延长。5、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治疗DIC中疗效无明显差异,因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小,用药方便,临床上可替代普通肝素。6.年龄大、出血部位多、高白细胞综合征、乳酸脱氢酶增高是影响DIC预后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