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黄斑水肿(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最突出的问题,是背景型视网膜病变视功能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与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全身因素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激光光凝治疗。但部分病例单纯激光治疗ME不退甚至加重。近年有学者推测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牵拉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国外一些学者试行玻切手术治疗,目前所报道病例数较少,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难以得出肯定结论。而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本研究选择光凝术后6m ME不退甚至加重的持续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行玻切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视力、水肿程度、P100潜伏期、中心300视野光敏感度、中心凹无毛细血管区(FAZ)面积等有无显著性差异和玻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及电镜观察,旨在探明DME患者是否存在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持续性牵拉及其在持续性DME产生中的病理作用。探讨持续性DME的发病机制,及评价玻切手术治疗对持续性DME患者水肿消退、视功能恢复等的作用。 方法: 1、对7例(10眼)持续性DME患者行玻切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m、3m、6m、9m分别进行视力、眼 中文摘要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有无改善。 2、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测量患者FAZ面积的大小,比较术前、术后患者FAZ面积有无差异,并和正常人群FAZ面积进行比较。 3、对上述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m、6m进行P-VEP检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P;。。潜伏期变化情况。 4、对上述患者于术前、术后 6m进行中心 3 0‘视野光敏感度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中心30’视野光敏感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5、将玻切手术中取得的临近黄斑的后部玻璃体标本通过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对玻切标本中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l、术后3m较术前视力提高)2行的有5眼门,50O),不变的3回(3/10,30O),下降Z2行的有2目 Q门,20%)。术后6m较术前视力提高)2行的有5目(5/7,71.43o),不变的2回(2/7,28.57%),无1眼视力下降)2行。患者术前与术后6m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0刀 173),玻切术后 6m患者视力较术前提局。 2、术前与术后 6m ME 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巾<.142E心5),玻切术后 6咖E程度较术前减轻。 2 中文摘要 3、术前与术后 6m FAZ 面积有显著性差异 中=0.0284),术前与术后 gm FAZ面积有显著性差异 一刀刀29),持续性D胚患者术前FAZ面积与正常人 FAZ面积有显著性差异中司.0004),术后 gm FAZ面 积与正常人FAZ面积无显著性差异中司刀508),持续 性DME患者FAZ面积较正常人扩大。 4、术前与术后 3m P;。。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 中-0刀〔;术前与术后 6m P1*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 中刀刀105),术后P;。。潜伏期较术前缩短。 5、术前与术后 6m中心 3 0‘视野光敏感度有显著性 差异中刀刀049),术后中心 3 0’视野光敏感度较术前改 8 6、HE染色光镜观察可见:门)、梭形细胞,可能 为成纤维细胞;门)、体积小,核圆形、浓染,胞浆 少,可能为神经胶质细胞;3)、体积较大,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核肾形或不规则、靠胞浆一边,可能为 巨噬细胞;u)、红染的纤维样细胞外基质,可能为胶 原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可见:门)、Collagen 卜性 8例(8/10,80%):(2)、Collagen Ill阳性 8例 (8门0,80%);(3)、CK阳性8例(8u0,80%); (4)、GFM阳性8例(8/10,80O);(5)、CD68阳 性8例(8/1,80%);(6)、CD。。阳性4例(4/l 40%);()、A。tin阳性 8例(8/10,80%)。 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纤维样细胞、RPE细胞、神经 胶质细胞、吞噬细胞、内界膜样结构等。 3 中文摘要 结论: l、持续性DME患者中存在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持续性牵拉因素,此牵拉因素在持续性DME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RPE细胞、胶质细胞、吞噬细胞等参与了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待续性牵拉因素的形成。 3、玻切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待续性牵拉,从而使患者ME、视功能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