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本文以青年书局及其出版的文学作品为个案,史论结合,运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表征(cultural identity andrepresentation)理论,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华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认同问题,尤其对各种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历史动因和文化表征进行了详细地阐释。 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概述了新华文学与新加坡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的历史成因、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核心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章以青年书局为个案,阐释了青年书局在新华文学体制的形成、新华本土作家的培育和海外华文文学的译介中所发挥的建构性作用。新华文学源于中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华文学的营养,并在本土的环境下不断地成长。华语、华文与新华文化是新加坡华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对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章概述了青年书局的创办者与追随者近六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与错综复杂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无法割舍的华人情结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家国想象,包含了对华人、华语与华文的强烈认同感,客观上促进了新加坡华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但是,面对强势英语文化的冲击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华人文化共同体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与挫折感。适者生存的法则,迫使华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融入新加坡社会,由此产生了一种混杂的文化身份意识。青年书局面临类似的困境。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青年书局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在多元文化体制中“赶上新时代”。第四章在综述新加坡华人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通过新华文学的细读,对新华文学中的四种文化认同类型进行了历史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笔者重点通过新华文学的历史和作品来揭示四种具代表性的文化认同:(1)乡愁与怀旧型的文化认同;(2)漂泊与审美型的文化认同;(3)疏离与反思型的文化认同;(4)融入与混杂的文化认同。这四种文化认同的类型代表了新加坡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华语、华文和其他文化的认同程度。第五章着重反思了新加坡华人文化认同与国族认同、政治认同之间辩证复杂的关系,揭示了文化认同问题在新加坡多元文化体制中的敏感性、多样性和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