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小流域是一个自然、经济、人文、社会构成的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山区小流域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资料收集、区域系统诊断、规划决策、防护体系及工程设计、检测评价与调控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研究区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如果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工作,必然存在时效性差、精度低、重复工作、制图效果差等问题,人力、财力、物力、时间、数据的浪费。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山区小流域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对区域综合开发治理的迫切需求,加速了计算机技术与山区小流域治理开发理论与技术的结合,从而为产生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山区小流域的研究,以重庆市开县石碗溪小流域为例,探求了构建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思路及其实现方案,建立了基于GIS的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探讨了山区小流域自然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分区治理模式,为三峡库区山区小流域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1.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 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由立地因子库、知识库和模型库构成。GIS子系统为立地因子库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同时也是系统数据更新的主要接口。功能模块以立地因子库、模型库、知识库为基础,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查询、显示、统计和各种分析功能。 山区小流域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实体特征;山区小流域的数据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属性值的特征;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需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几个方面的数据;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实地观测、实验和试验、遥感数据、现有图件、GPS定位信息和国家认可的电子数据等多种途径获得数据;可通过图形叠加和图斑合并处理山区小流域的图形数据;可以从流域、垂直分带、地块三个尺度上构建山区小流域立地因子库。 专家知识库是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的获取和解释,知识整理,知识表示,知识形式化及形成知识库几个方面对山区小流域治理专家知识库进行了设计。 数宇地形模型是山区小流域治理中最重要的模型,另外模型库中还包含一般的决策支持模型和应用模型;参数可以直接量化的模型,直接用函数表示,系统运行时,直接调用该函数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模型的运算;对于参数不可直接量化的模型,构建相应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运行时,通过决策者相应的选择完成模型的运算:对于现有的较为成熟而又方便共享的模型,通过系统的外部调用接口直接调用。2.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方案 按照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的思路,利用现有的条件,初步构建了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部分功能:首先,在利用GIS软件ARC删FO,Arcview,Mapi恤及VisuaalFoxpro6.0建立了石碗溪小流域立地因子库;采用VisualBasic6刀编程语言,构建了山区小流域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利用VsualBasic6.0实现了山区小流域治理部分决策模型;在 Visual Basic编程环境下,利用 DAO数据库编程技术和 Mapobjects实现了山区小流域立地因子库的数据接入。3山区小流域自然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及其治理模式 本文研究了山区小流域自然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得到了如下一些结果:山区小流域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出垂直分异特征;在山区小流域内部,自然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表现在水平分布上,从沟道发源地到汇流处,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以依据这种垂直分异特征,将小流域进行分区。据此,将石碗溪小流域分为 1、11、Ill区,相应的治理模式如下:l区:加固河岸,沿河两岸种枫杨、刺槐、桑树等,防冲保土,一级阶地种植甘蔗,沙土种植花生、西瓜,稻田等水面养殖鱼虾、鳖等水产品;农户周围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瓜果,养殖鸡鸭鹅兔;健全排灌系统。11区:一级台地以下建成高产稳产农田;二、三级台地以下,坡度25”以上,建成柑橘、猕猴桃、桃、李等成片的经济林;山地、疏林地及荒草地,要封山育林,建成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Ill区:山上部,陡坡地营造马尾松等用材林,结合马桑、映山红等灌木及首蓉等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中部发展油桐、油茶、杏、慈竹等经济林;整治坡面水系,排洪沉沙,缓坡修筑梯田,肥沃土地种植黄山药、花椒、山胡椒等。
其他文献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寿县这样一个土地面积广的农业大县来说,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寿县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经济发展过程中
本论文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于(1992-2001年)三江平原的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施肥、耕法、轮作及连作下土壤铁、锰、铜、锌的演变规律及其有效性
施用化肥是保证苜蓿高产、稳产的一种有效措施,但不合理的施肥,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如何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十分必要。
本论文以“含磷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为目的,针对磷在钝化修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效果和机理做了深入研究。通过批实验和柱实验,研究了含磷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以含磷材料为填料的PRB修复镉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含磷材料是一种从水溶液中有效去除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对Cd~(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将磷灰石
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有机肥料中最具有活性的组分。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并且通常被认为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本文基于中国东北样带(NECT)的长期研究资料,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主导影响
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支持下,以陕西省榆林市各区县农田采样点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耕地土壤的养分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