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著名的藏书家、编纂家、出版家毛晋先生编纂出版了一套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戏曲选集《六十种曲》。本篇文章就是在这套选本的基础之上来探讨、分析剧中人物在科举历程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中,传达出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士子对科举以及婚恋问题的普遍感受、理解和期望等等。同时,文章也关注了作家对自我安身立命的处世态度与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哲学思考。本文一开始就直面生活中的矛盾。对剧中男主人公在即将赴考之前所面临的两个巨大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一个就是科举与爱情的矛盾。另一个就是科举与婚姻的矛盾。参加科举而取得功名,作为士子在世俗社会中完成的一次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而言,从爱情与婚姻中得到慰藉与圆满,就是士子跳脱社会身份,肯定自我人性价值的一个实现过程。这两个过程全部统一于士子一身,在士子不断寻求人生价值的过程当中,这二者相互碰撞,但也有所交融:或表现为门第差别巨大,自由婚恋受阻,劳燕分飞;或表现为赴举艰难,对婚姻无法尽责,家庭纠葛不断。但最终剧中男主人公都能依靠功名的光环,皇帝的封赐实现世俗人生的圆满。在这个对功名不断追求的过程当中,他们中间有一举成名,插花夸街的金科状元,有奄奄下第,落寞自嘲的落第举子,有苦战科场,愤而弃笔的郁闷失志者,更有为情所绊,抛却功名的至情人……不论他们的人生境遇有着何种天壤之别,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剧中不约而同、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对科举功名的无限憧憬之情。这种情感被作者负载于多样化的人生境遇中被不断外化,剧中人物对其或褒、或贬、或弃置以寻情、或隐逸以入道,不论剧作最终肯定怎样的人生意义,都是作者通过一己之情感体验对中国传统科举社会中士子复杂心态进行的生动再现。从文学创作角度而言,本文还以科举为独特视角,探讨了科举对传统戏曲情节、结构、叙事审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戏曲文本创作中科举如何被利用改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