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特性的水工钢结构损伤识别理论与试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基于动力测量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和健康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多,但对于水工结构系统(特别是水工钢结构)损伤识别和健康诊断尚缺少研究。本文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No. SCX2003-18)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0608036)的资助下,对于水工钢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为解决水工钢结构(如水工弧形闸门)这样一个大型复杂空间结构的运营安全评估及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展开了关于损伤识别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针对基于传统遗传算法的损伤识别方法的不足,改进了传统遗传算法的变异算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损伤识别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伤识别搜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并显著提高了识别结果的准确度。某两层门式框架模型损伤识别的仿真算例和一个带栓接接头矩形框架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针对遗传算法收敛缓慢的固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赖域算法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求解带边界约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目标函数来实现损伤识别,使得识别过程既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计算时间;同时研究了目标函数向量的扩充,使该方法能适用于更加实际的情况。两层框架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两个实验室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该方法就能成功地进行损伤识别,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接下来,更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水工钢结构——水工弧形闸门模型的损伤识别中。先利用健康状态下的实测模态数据,通过修正初始有限元模型来获得用作损伤识别的基准模型,再运用该方法进行损伤识别的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弧形闸门模型的损伤位置及其程度,这说明了将该方法应用于水工闸门结构的损伤识别中是可行而有效的,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也为解决水工钢结构的运营安全评估及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最后,为研究测量噪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具体针对基于敏感性的损伤识别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原理的噪声分析方法,能同时对频率噪声和振型噪声进行分析,这就使得随机噪声分析过程更加简洁而又有效;又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算法。某单层门式框架损伤识别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不仅表明了新的噪声分析方法与改进的灵敏度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证明了改进方法确实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
其他文献
本文就药物肛疗法吸收机理作一初步探讨,笔者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皮肤穿透和吸收、直肠粘膜及淋巴的直接吸收作用、经络传导和穴位外敏放大效应、神经体液装置的刺激效应、
我院ICU自2008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使用呼吸机患者35例,笔者通过分析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4~85岁。重型颅脑损伤1
同志们: 今天召开电话会议,主要是回顾1993年的全国安全生产的工作。对1994年的安全生产作出一个安排,其直接的原因就是接受去年的教训,不要等到下半年,甚至四季度再来抓,而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的IsA褐蛋鸡松果腺GnRH—ⅠmRNA表达的变化。77日龄ISA褐蛋鸡60只,随机分成长光和短光组,正式试验期67d。人工控光,短光组日固定8h,长光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
<正> 粉煤灰、石灰及外加剂经混和磨细,作为砌墙和抹灰的一种新型材料,一般称为双灰粉或低标号水泥。近几年来双灰粉被一些地区广为使用。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先后给
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测试仪,研究TC11钛合金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80 mm棒材坯料边缘部位室温性能波动与热变形过程中的摩擦力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桥本病、Graves病、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等常见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在促进分娩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待产产妇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组49例,采
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100mg/kg;Ⅱ组Cu200mg/kg;Ⅲ组Cu400mg/kg;Ⅳ组Cu600mg/kg;Ⅴ组Cu800mg/kg),试验期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