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型(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 F4ac)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ETEC产生的肠毒素能引起仔猪腹泻。ETEC表面的F4菌毛蛋白能与仔猪小肠的受体蛋白结合协助肠毒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并引起腹泻,如果小肠能够编码受体蛋白则仔猪表现为腹泻,不表达菌毛蛋白的个体即使感染了ETEC也不会发生腹泻。因此,菌毛蛋白的受体基因决定仔猪对ETEC是否易感。猪13号染色体的MUC13基因被认为是控制仔猪ETECF4ac~+易感或抗性的候选基因。本文主要针对ETEC F4ac~+菌的受体基因MUC13内含子7以及全部外显子中的SNP位点进行检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方法对贵州地方猪种MUC1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群体研究;通过定点突变,将两种基因型的编码区连接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3-CT上,构建重组质粒pYES3-MUC13并进行诱导表达两种目的蛋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目的蛋白与ETEC F4ac~+菌的结合能力,获得了下列结果:1、对MUC13基因内含子7一个已知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贵州地方猪种的G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大白猪,差异极显著。2、对MUC13基因所有外显子分别测序,共检测到5个候选SNP位点,分别位于外显子6、外显子7和外显子8,只有外显子6的突变位点C-G和外显子8突变位点A-G属于错义突变,分别引起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的改变,其余3个突变位点都属于同义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改变。3、MUC13基因内含子7突变位点与外显子6中突变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低度连锁。4、以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小肠细胞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进行黏附实验发现MUC13基因外显子6为GG型猪小肠细胞与ETEC F4ac为黏附型,CC型猪小肠细胞与ETEC F4ac为弱黏附型。5、以RT-PCR获得MUC13基因编码区,通过定点突变制备两种MUC13基因编码区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YES3-CT中,电击转化转酵母菌INVSc1,半乳糖诱导得到的两种MUC13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目的蛋白与ETEC F4ac~+结合能力。综上所述,贵州地方猪群中弱黏附的基因型占优势;应用酵母表达系统异源表达两种MUC13蛋白,体外实验表明受体基因MUC13外显子6中的G/C变异改变了蛋白与ETEC F4ac~+的结合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抗腹泻猪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