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取不同能量的掺饵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照射有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患牙,并比较其与利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后患牙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同能量Er:YAG激光照射患牙后,龈沟液内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明确不同能量的Er:YAG激光对有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龈沟液内厌氧菌的杀菌能力。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进行参数设置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从近十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行种植修复的585例患者中筛选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24-69岁),均为后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A、B、C、D四组,其中,A、B、C三组分别为40m J、60m J、80m J,均为实验组;D组为盐酸米诺环素组,为对照组。操作前,记录各组基线值: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骨缺损深度(defect depth,DD),后行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实验组分别用40m J、60m J、80m J的Er:YAG激光(Fotona公司,德国,R14手具,SP模式,20Hz,水8,气4)垂直探入种植体周袋,距离袋底约1mm,沿着种植牙冠的颊、舌侧提拉式照射60s,尽可能将光斑的移动速度维持在同一值,参数设置依照厂家说明书推荐的适宜范围。手术过程中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gue Scale Score)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对照组在种植体周深牙周袋内平稳均匀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有效使药物包裹种植体周,药膏略有溢出时停止,注入后30min内不能漱口、喝水和进食。所有操作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各组治疗1次/周,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记录各患牙第1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各组临床指标,并与基线指标进行比较。对比第8周时各组的临床疗效。每次复查患牙的检查位点与基线时的检查位点相同。2.细菌学研究龈沟液提取:收集A、B、C、D四组所有临床操作前及实验组用不同能量Er:YAG激光照射后,和对照组D组手工刮治后的龈沟液进行厌氧菌恒温培养三日,记录培养后菌落数。结果:1.各组PLI、BI的对比:治疗期间PLI、BI值呈下降趋势,且PLI在不同组不同时期之间的改善无差异;BI在各组间不同时期的改善均有差异(P<0.05),且在第1周时,C组优于A、B、D组,B组优于A、D组,A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第4周时,C组优于A、B、D组,且A、B、D组无差异;第8周时,C组优于A、B、D组,A、D组无差异,B组优于D组;第12周时,C组优于B组优于A组优于D组。2.各组PD、DD的对比:在第1周时,B、C、D组优于A组(P<0.05)。在第4、8、12周时,B、C组效果优于A、D组(P<0.05)。DD在12周时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效果优于A、D组(P<0.05)。3.术中VAS疼痛评价:A、B、C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VAS疼痛程度较A、B组高。4.第8周时疗效的比较:第8周时各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治疗前后细菌含量的对比:各组处理前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B组结果高于C组,但低于A组结果。结论:1.本研究中40m J-80m J范围内,能量越高,对菌斑指数均有改善但各组间无差异。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的改善均随着激光能量增高改善效果越明显。在第12周时对骨缺损深度的改善60m J和80m J更有优势。但第8周时临床总有效率无差异。2本研究中40m J-80m J范围内,激光能量越高其杀菌效果越明显。但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越明显,但均在轻微疼痛范围之内,患者均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