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的缺陷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物理气相传输法(PVT)法制备的碳化硅(SiC)单晶的主要缺陷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认识SiC单晶中各种缺陷的形成、发展、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降低SiC单晶质量的关键问题。同时,通过对SiC单晶进行退火处理,开辟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SiC单晶中关键缺陷密度并提高SiC单晶质量的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使用多种手段对SiC单晶中的微管、异质包裹物、多晶型界面、平面六方空洞、位错和层错等主要缺陷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表征。在研究SiC晶体的“杀手型”缺陷—微管缺陷中,与其它相关研究相比,首次将微管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并研究了这些缺陷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类微管由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包裹物、平面六方空洞和多型界面等缺陷诱导形成;第二类微管从籽晶中继承下来,并且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不断扩展;第三类微管由晶体中已经存在的微管发生分裂与闭合而形成。在对SiC中异质包裹物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具有枝晶结构的硅包裹物,表征了具有椭圆结构碳包裹物的典型形貌,研究了SiC生长过程中碳包裹物和硅包裹物的形成机制。 第二,通过对SiC单晶进行KOH腐蚀处理,首次在SiC单晶的碳面上获得了等边三角形结构的腐蚀形貌,同时获得了SiC晶体极性面的辨别方法。提出了SiC晶体中微管缺陷及微管密度的检测标准(草案)。 第三,利用石墨体加热设备,开辟了一种能够有效消除微管和包裹物缺陷的生长后退火处理方法。通过对退火处理前后在2英寸SiC晶片的29个对称区域进行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对比检测,表明退火处理有效降低了2英寸SiC晶片的平均半峰宽(FWHM),尤其是L-3区域的FWHM值在退火后降低了70.1%。对退火前后的晶片进行缺陷观察,发现微管在退火过程中被新生长的SiC晶粒所填充,包裹物在退火后消失,这些成为退火处理降低微管密度和包裹物数量的直接依据。根据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和显微观察的结果对比,充分证明了退火处理是一种有效提高SiC单晶质量的途径。
其他文献
高能γ光子携带着宇宙线加速源的信息,是研究宇宙线起源的重要探针,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宇宙线源的”信使”粒子。人类经过近50年的探索,逐渐打开了甚高能γ这一扇崭新的观测窗口
场论中的纠缠是理解场论Hilbert空间结构的重要的概念,其中纠缠熵可作为反映纠缠的物理量。尤其是考虑有引力对偶的场论时,其纠缠熵可用对偶空间的极小曲面计算,即著名的Ryu-Tak
纳米材料的控制生长技术是当前纳米领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基于水热和溶剂热的方法合成复杂纳米结构;深入研究了低维硫化物纳米结构(包括准一维纳米结构,及基于准一维纳
学位
目前水污染日益严重,这就迫切需要有效地监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而有机污染物浓度是污水排放的一项综合指标,也是衡量水质排放是否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水污
学位
本论文对当前理论物理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核物理中的核物质对称能问题和量子物理中与Jaynes-Cummings模型相关的一些问题。论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我们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研究了超薄La0.67Ca0.33MnO3(LCMO)膜的电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应力的存在加剧了铁磁相和顺磁相之间的两相竞争,从而导致超薄
本文工作部分工作是结合激光分子外延(L-MBE)和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技术,建立了国内第一台能够对氧化物薄膜电子结构进行原位测量实验装置。   我们利用该装置以Layer-by-La
学位
本文用杂化微波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钨青铜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阻测量和磁测量等手段对样品晶体结构、形貌、电输运性能和磁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另
本文综合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给出了直接通过激光激发Lamb波信号来评价多层复合板粘结层粘结特性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知道Lamb波在传播过程中各模式的群速度等参数
富勒烯以其独特的结构、新颖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理论学者和实验学者的目光。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新奇富勒烯结构的实验研究对富勒烯领域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