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上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目前卡马西平作为治疗TN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理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钠离子通道的阻滞剂,可以阻断动作电位的发生和传播。但是它对不同钠离子通道的阻滞没有选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近年来,国外众多学者发现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不敏感型(TTX-resistant,TTX-R)电压门控钠通道Na_v1.8与疼痛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仅分布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的与伤害性感受密切相关的无髓鞘的小直径感觉神经元胞体上,它为疼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针对Na_v1.8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物模型特别是有关脊神经损伤性和炎症性疼痛模型上,而关于Na_v1.8在三叉神经系统中的研究以及Na_v1.8与临床上常见疼痛的相关性研究很少。同时鉴于临床上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卡马西平对TN治疗有效性的事实,明确TTX-R钠通道Na_v1.8与TN间的相关性就成为我们认识TN发病机制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首次进行了hNa_v1.8(人类Na_v1.8)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研究,旨在部分地阐述TN的分子生理学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TN的病因和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题研究如下: 1、以5例原发性TN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痛支神经作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耳大神经和肌肉组织各1例分别作为正常神经对照和阴性组织对照,利用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照,定性研究了hNa_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发现hNa_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存在明显表达,而耳大神经及肌肉组织中均无hNa_v1.8 mRNA表达。 2、以6例原发性TN(Ⅲ支)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痛支神经(下牙槽神经)和非痛支神经(舌神经)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耳大神经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患者眶下神经作为阴性对照,以β-actin为内参照,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了hNa_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和非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水平,发现hNa_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强度(1.233±0.324)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中bN氏1.smR到A的表达及意义明显高于非痛支神经(l .018士0.249),户3.919,尸=0.011,说明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hNavl .8在mRNA水平出现明显增高。 通过本实验,我们认为,hNavl.8在T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构成了TN发生的分子基础。由于目前临床上针对TN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方法,各种外科手术均存在不同比例的复发率,同时会产生正常感觉的丧失,因此从长远来看,药物治疗仍然是丁N治疗的发展方向。Navl .8与疼痛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在神经系统中分布的局限性,为开发疗效明确副作用极低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