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没收程序创设之前,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逃避法律制裁出逃或者因死亡无法到案时,诉讼程序即宣告终止,还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起诉的将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此种情况下,因为没有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作出的裁决,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我国境内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往往无法执行。尤其对于贪污、腐败等犯罪的涉案财产,涉及的金额一般非常巨大,如果不能及时追缴没收或返还,国家的财产利益以及公民的财产权益都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另一部分财产随逃逸的被追诉人流往境外,或者死亡的追诉人在生前通过各种手段转移至其他国家,此时也由于没有办法出示有效的刑事裁决而缺乏请求他国司法协助的依据。正是这一立法上的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长期以来造成国家利益、公民利益的损害,并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特殊程序里新增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由于立法、司法经验的不足,也可能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我国立法者在《刑事诉讼法》中仅用了四个条文将程序规定得很粗略。虽然“两高”在这之后按照惯例做出了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使条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但仍然不足以为司法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因此从程序法的角度出发,探寻别国没收程序的设置及相关配套制度,再结合我国现实状况研究,如何使新增的没收程序更细致、更科学,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没收程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对“没收”的理解进行解释;其次对没收程序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现有的没收程序的三种模式;最后考察了我国学者关于我国没收程序的定性问题的争论,并阐述了本人观点及依据,对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没收程序作了比较研究。由于没收程序对于我国是个全新的程序设置,并且就当前立法和司法来看完全没有经验,因此借鉴域外经验对深入理解和完善该程序确有必要。文章的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国际法中关于没收程序的规定;再进一步将没收程序按照没收范围和对象、程序的设置、没收前的保全措施、证明标准以及权利救济几个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没收程序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可以供我国参考的部分进行归纳、比较和评析。第三部分对我国新创设的没收程序作了介绍和分析。该部分从法条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入手,对我国刑事没收程序的适用范围、没收对象、保全措施、启动主体、审理程序以及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一一进行评析。同时将我国对没收程序的规定与其他国家的规定作比较,反思我国的规定在程序设置上或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细化程序和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议。该部分是文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在对我国没收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反思后,细化到程序的审前、审理及审判甚至判决后的各个阶段,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展开一系列构想,以期对我国的没收程序从适用范围到程序设置再到救济措施进行完善。并希望这些建议可以有助于程序在立法上的细化,能给予执法工作者一些参考,使违法所得的追缴和没收不停留于设想或法律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