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患病后常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往往需要承受来自生理及经济方面巨大的压力。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并制定康复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的评估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评估主要采用运动功能量表的方法来对病人的康复情况来进行打分分级,但量表方法是以主观评分为主,对诊断者的经验依赖程度高,不同的诊断者对同一个病人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另一方面,现有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存在很多主观性,许多治疗参数的选择都是根据医生的经验,难以实现个性化最佳治疗。超声影像技术是研究在体肌肉收缩特性的一种常用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反映深层肌肉的动态变化情况。但目前超声影像更多用于对治疗前后静态肌肉结构变化的测量,虽然部分研究将超声影像用于测量动态肌肉收缩,但都局限在正常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创新性的结合超声影像技术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电针治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工作探索一种临床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新方法。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包括三个部分。(1)开发了一个多通道运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表面肌电信号、超声影像及关节角度信号的实时显示及同步采集与存储。(2)在南山医院康复科对20名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步行实验,同步采集步行过程中被试者小腿腓肠肌的超声影像、肌电信号,以及踝关节角度信号。对所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被试者患侧和健侧肌肉的差异性。(3)在南山医学康复科对3名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电针治疗效果评估实验。采集被试者在电针治疗过程中胫骨前肌的实时超声影像,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计算肌肉收缩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步行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健侧与患侧的肌肉形态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为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指标。电针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治疗过程中肌肉收缩速度变化趋势明显,可以为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等治疗参数的选择提供一种客观评价方法。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证实应用超声影像技术可以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电针治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这对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指导其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