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全面的对唐海湿地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唐海湿地鸟类的重要类群——鹭科鸟类的繁殖行为和巢群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分析了唐海湿地鸟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唐海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类群的迁徙动态。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301种,分属于18目58科138属。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5种,占总种数61.46%;旅鸟(195种)居主导地位,占64.78%,夏侯鸟60种、留鸟30种和冬候鸟1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占总种数的1.99%,包括金鵰、白肩鵰、玉带海鵰、丹顶鹤、白鹤和大鸨;Ⅱ级保护动物共41种,占总种数的13.62%,包括卷羽鹈鹕、黄嘴白鹭、东方白鹳、白琵鹭、黑脸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苍鹰、大篱、游隼、灰鹤、白枕鹤、小杓鹬、长耳鹗等;鸟类区系组成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达到了214种,其次为广布种75种,东洋种只有12种;鸟类的分布型体现了北方型向东北型的过渡;密度较大的鸟种依次是(树)麻雀、红嘴鸥、家燕、灰椋鸟、红腹滨鹬、黑尾塍鹬、黑腹滨鹬、泽鹬等;湿地内的泽鹬、半蹼鹬、大滨鹬、红腹滨鹬、尖尾滨鹬、弯嘴滨鹬、灰斑鴴和蒙古沙鴴8种鴴鹬鸟类的数量达到或超过国际重要意义标准。唐海湿地迁徙水鸟的四大重要类群(鴴鹬鸟类群落、鸥类群落、雁鸭类群落及鹭科鸟类群落)迁徙高峰期均出现在春秋季节,夏季次之,冬季为最低谷。秋季各水鸟迁经湿地的时间较为集中,大部分水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入该地区,而春季较分散,可分为3月份的雁鸭类高峰期和4月份以后的鴴鹬类、鸥类及鹭类的高峰期,这与唐海湿地气候和不同鸟类的食性有关。 2.自然和人工六种生境鸟类群落特征的比较。潮间带、碱蓬荒草丛、芦苇沼泽湿地代表了滨海湿地自然演替的早期阶段、过渡阶段和顶级阶段,盐场鱼虾池、水稻田、林带灌丛代表了唐海湿地内主要的人工生境类型。潮间带鸟类密度最高、其次为林带灌丛、密度最小的为水稻田生境,鸟种由多到少依次为芦苇沼泽湿地、林带灌丛、潮间带、沿海虾池、碱蓬荒草丛和水稻田生境;芦苇沼泽湿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4.078和0.747),涵养防护林带次之(分别为3.908和0.617),水稻阳生境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及科、属多样性均最低(分别为2.436和0.381);潮间带和盐场虾池之间鸟种相似度最高,为0.512;芦苇沼泽湿地和盐场鱼虾池次之,为0.486;而以潮间带与林带灌丛生境之间最低,为0.024。 3.唐海湿地内重要类群——鹭科鸟类的繁殖生态。唐海湿地繁殖的四种鹭(夜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