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内长7油藏具有自生自储的成藏特点,日益成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系,目前已落实多个长71、长72油藏,这些油藏具有分布范围广、增储潜力大的特点;同时部分区域(如安83井区等)长7已经投入开发,具备良好的开发效益。为更加全面地认识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有必要对研究区长7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研究进行深入剖析,搞清孔隙结构、水驱油的渗流规律和剩余油的形态及其形成机理,为油田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通过常规压汞、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定量地表征孔喉的大小、形态、类型、分选情况以及之间的连通性;同时结合相渗测试以及微观真实砂岩渗流实验模拟长7储层中流体的运移以及水驱油结束后残余油赋存状态,系统分析驱油效率、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剩余油分布、剩余油影响因素以及残余油赋存类型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胡尖山长7储层主要为致密储层和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岩性以灰色、灰褐色极细-细粒、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以及少量晶间孔、微裂隙,其中长石溶孔较为发育,与粒间孔含量相当;喉道类型主要有孔隙缩小型喉道、缩颈型喉道以及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孔喉组合类型主要为小孔-微喉、中孔-微喉型。整体来看,长7储层较为致密,孔喉细小,连通性较差。微观水驱油形态以非均匀状驱替为主,驱替压力大驱替时间长,水驱结束后残余油类型主要有绕流形成的簇状、片状残余油。储层物性的大小并不是驱油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而是要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粘土矿物含量、驱替压力和驱替倍数等因素综合分析。不同的孔隙类型以及孔喉组合类型对应不同的驱油效率和驱替类型,并且会对残余油赋存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区长石溶孔发育的区域驱替效果较好,驱油效率为56.1%,比粒间孔和微孔发育的区域平均高出8.42%,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孔喉组合以小孔微喉型最佳,驱替类型也以网状为主,驱油效率为57.1%,比中孔微喉、小孔微细喉高出10%以上。综上所述,长7致密储层、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溶蚀孔较为发育,孔喉连通较差,非均质性强,渗流能力差,最终采收率较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