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方式传递着公司业绩的信号,但是长久以来这种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学界。前辈学者对股利信号理论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喜忧参半”,支持与否定股利信号理论的结论各占半壁江山,股利信号传递作用存在失灵的情况。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现状,认为在现行分红法规日趋完善,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状况趋于良好,分红公司数量、占比、分红金额都在稳定上升,为研究股利信号传递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认为在不对称信息的环境中,起到信号传递作用的行为必须是清晰可辨并且具有难以模仿性的,而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水平往往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本身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单以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来看公司业绩会就会导致股利信号失灵。在深入分析了现金股利本质后,本文认为要让股利起到信号传递作用必须结合股利支付“三要素”即披露时间点,股利支付率的可模仿性,公司外部融资行为一起分析。一般来说,能做到股利预披露的公司往往是对自己业绩非常有信心,想要吸引市场关注的公司。预披露降低了投资者搜索信息的成本,让市场有更多时间研究公司经营状况,进而主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因此现金股利预披露是一个有效的传递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信息的信号;本文用Bhattacharya模型描述了高现金股利的股票对股东价值带来的影响。只有业绩出色的公司能支付难以模仿的高股利。对于业绩不佳的公司来说,高股利将对公司第二年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压力,成本过大。因此难以模仿的高股利也是传递公司上佳业绩的信号;对于其余的公司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行为来解决现金股利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本文认为公司保留利润主要是用于公司未来发展,外部融资可以有效解决投资者不清楚公司的未来的投资项目收益率是否大于必要收益率这个问题,所以本文创新性建立了三个“股价收益率—股利支付率模型”以表现外部融资对股利信号传递起到的作用。在实证部分,本文将选取了A股2015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样本分为五组:现金股利预披露组、高现金股利组、无外部融资公司中等现金股利组、无外部融资低现金股利组、有外部融资中等及低现金股利组。基于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五组数据在股利宣告的事件窗口期内的股价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表现。其中无外部融资低现金股利组显著存在负的超额收益率,股利预披露组、高现金股利组、有外部融资中等及低现金股利组均存在正的超额收益率,无外部融资中等现金股利组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率,这与本文理论部分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说明结合披露时间点,股利支付率的可模仿性,公司外部融资行为的现金股利能有效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最后本文针对现金股利信号传递有效性问题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投资者应树立现金股利甄别意识,多角度考察股利,深入思考现金股利支付“三要素”来判别股票的价值。业绩出色的上市公司应当主动预披露股利信息,吸引更多非知情投资者,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自身价值;监管层应当重视中小股东的话语权,给予中小股东否决明显不合理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的权利,促使公司分配合理的高股利;监管层还应当加强投资项目持续监管,保障外部融资的利益,增强资金提供者的信心,让更多外部融资参与到公司投资项目中去,增强现金股利信号传递作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