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是一种有前景的、无创的神经影像检查学方法,可探及较小的脑深部结构,研究发现重度抑郁患者和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Huntington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存在脑干中缝核回声减低或消失,而偏头痛患者脑干中缝核回声的改变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至今尚未被研究过。因此我们设计此研究来评估偏头痛合并抑郁患者中缝核回声的可能改变。方法:我们共纳入42名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和40名健康被试,TCS由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超声科医师按照国际上通用的TCS共识对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LN)、尾状核(caudate nuclei,CN)、黑质(substantia nigra,SN)、中缝核(brainstem raphe,BR)的回声以及第三脑室宽度、侧脑室前角宽度等进行测量。抑郁的诊断标准依据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DSM-IV,抑郁的严重程度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中的抑郁亚量表HADS-D评估。结果: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第三脑室宽度(p=0.129)、侧脑室前角宽度(p=0.955)以及黑质(p=0.942)、豆状核(p=0.052)、尾状核(p=0.053)、中缝核(p=0.677)的回声上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偏头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可能更多的出现尾状核和豆状核高回声,但它们之间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尾状核33.3%:15.0%,豆状核19.0%:5.0%)。我们发现中缝核低回声的偏头痛患者比中缝核正常回声的偏头痛患者有更高的抑郁评分(HAM-D和HADS-D两者的p值均为0.000),且大多数合并抑郁的偏头痛患者(83.33%)表现为中缝核低回声,而不合并抑郁的偏头痛患者(0.00%)则无一表现为中缝核低回声(p=0.000)。结论:中缝核的TCS回声改变可能是偏头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一个标志,而与偏头痛本身没有关联。豆状核和尾状核的TCS回声变化可能反映它们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而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