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弱是指老年人以年龄相关的生理系统储备功能下降为特征,从而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以及抗应激能力减退的一种非特异性状态。其核心要素是老年人的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自我平衡被破坏,外界较小的刺激即可引起的一系列临床事件发生。衰弱不仅可以使老人的抗应激能力减退,还使老人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导致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如果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的发生、降低照护机构的入住率和降低医疗及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被逆转至衰弱前期状态,所以,认识老年衰弱机制为衰弱的早期识别及其治疗提供依据至关重要。然而,有关衰弱发生的机制并不是非常明确,研究证实以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为特点的炎症状态与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这种炎症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对老年人的各组织各系统产生危害,其中,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是研究较多的与衰弱相关的两种炎症因子,大量研究证实衰弱的发生与IL-6及CRP的升高有关。然而,IL-6及CRP不是衰弱的特异性炎症因子,它们还在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共病、肿瘤、肝功能下降等情况时发生改变,尤其是感染时,会显著影响血清中IL-6及CRP的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由于在细菌感染时较IL-6及CRP有更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指导抗生素使用疗程、判断患者预后的一种重要的感染标记物,衰弱老人更易发生感染,然而目前还没有有关PCT及衰弱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首次探索住院老年人血清PCT水平是否与衰弱存在相关性,考虑到PCT为感染性疾病常用生物学标记物,将住院老人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在不同疾病类型情况下PCT与衰弱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验证血清CRP及IL-6水平是否均与衰弱相关,为下一步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2016-2017年的住院患者435名,调查人员对每位患者采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完成衰弱评估,根据frail量表的得分将老人分为非衰弱(包括健壮及衰弱前期)及衰弱组。同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信息系统(简称为his系统)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住院号、一般情况、住院时间、1月前是否入院、入院1周前是否使用抗炎药物、入院时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体征、胸部ct或x光检查、血液检查、出院诊断、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死亡等。il-6及pct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crp水平测量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检测法,所有炎症因子的测量均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完成。最后整理数据,对3种炎症因子与衰弱之间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5名住院患者,其中衰弱组160例,非衰弱组275例,衰弱发生率达36.78%;衰弱组3种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pct)均较非衰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pct水平与衰弱存在相关性,其结果为:or=2.678;95%ci:1.347-5.323;p=0.005。进一步进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亚组分析后显示:感染组中3种炎症因子校正可能因素后,与衰弱没有明显相关性;非感染组患者il-6及pct水平与衰弱有相关性,其结果为il-6:or=2.223;95%ci:1.141-4.332;p=0.019;pct:or=6.035;95%ci:2.039-17.866;p=0.001,校正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生活方式特点后,il-6及pct水平与衰弱均仍具有相关性(il-6:or=2.223;95%ci:1.063-4.650;p=0.034;pct:or=6.208;95%ci:1.993-19.336;p=0.002);然而校正血液检查结果后,crp及il-6均与衰弱无相关性,pct仍与衰弱具有相关性(or=5.244;95%ci:1.622-16.947;p=0.006)。研究还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无论是否感染,发生院内死亡的患者入院当时pct水平较高,且pct水平对预测是否发生院内死亡有一定的价值(auc0.719,95%ci为0.642-0.795)。结论住院患者衰弱患病率较高;在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入院的住院患者中,crp、il-6、pct水平尚不能用于判断cap患者是否存在衰弱,在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住院患者中,血清PCT水平较CRP及IL-6水平对衰弱的判断更有价值;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非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高;无论是否感染,发生院内死亡的患者入院当时PCT水平较高,且PCT水平对发生院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