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监测、预测肺癌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2月接受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20例,年龄45~74岁,平均(59.6±7.7岁),男13例,女7例。其中鳞癌8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4例、不能进一步确定组织学分型的非小细胞癌2例。化疗前肿块最大径线范围2.22cm~10.83cm,平均(5.25±2.51cm)。经临床评估所有患者均不能行手术治疗,17例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为ⅢA、ⅢB期,其中ⅢA期7例,ⅢB期10例。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经病理证实,然后接受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或依托泊苷+铂类药物化疗。对20例肺癌患者,于化疗前一周和化疗开始后一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检查,用b=0、500s/mm2行DWI检查,得到化疗前后肿瘤的DWI图和ADC图,分别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ADC值。于横轴位T2WI上测量肿瘤化疗前后最大径(长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短径),并计算两者的平均值(平均径),并据此将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反应(partialresponse,PR)、稳定病变(stable disease,SD)和进展病变(progressive disease,PD)共四个疗效组。配对t检验分析肿瘤化疗前后ADC值差异,肿瘤化疗前后长径、短径及平均径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R)组、(SD)组化疗前、化疗后ADC的差异。甩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肿瘤化疗前后各径线变化率与ADC值变化率、化疗前ADC的相关性,肿瘤部分消失(PR)组、肿瘤稳定(SD)组化疗前后各径线变化率与化疗前ADC值的相关性。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⑴与化疗前相比,肿瘤化疗后ADC值显著升高[(1.467±0.448)×10-3mm2/s vs(1.678±0.472)×10-3mm2/s,P=0.002];化疗前后肿瘤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ADC变化率与肿瘤长径、短径及平均值的变化率呈正相关(r=0.641,r=0.633,r=0.549,P均<0.05)。PR组化疗前及化疗后平均ADC值均低于SD组(P=0.25,P=0.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PR组、SD组化疗前ADC值与其长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0.789,r=-0.632,P均<0.05),但两组合并后这种相关性失去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ADC值的变化能较敏感地反映肺癌化疗后的早期改变,结合形态学测量,有助于早期、动态监测化疗疗效;肺癌化疗前ADC值对化疗疗效的预示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