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2002年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有关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得到临床关注,其中以ADV相关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继发性低磷血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 HO)的报道为主,但目前临床缺乏在乙肝流行病区的大型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相关观察性研究对ADV肾脏不良终点事件定义不统一,导致各研究间的结果无可比性甚或矛盾,部分研究结果严重低估了该病的发病率。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以病例报告为主,尚缺乏相关诊疗共识。研究目的:通过专业检索工具检索国、内外ADV相关HO的病例报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国、内外该类病例的临床表征进而明确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该类病例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及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检索式"adefovir dipivoxil"[Supplementary Concept]AND("Fanconi Syndrome"[Mesh]OR "Osteomalacia"[Mesh])、"adefovir dipivoxil"[All Fields]AND("hypophosphataemia"[A1l Fields]OR "renal insufficiency"[All Fields])检索 PubMed,以"阿德福韦酯"*("低血磷"+"骨软化症"+"范可尼综合征")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留取200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发表的病例报告以及相关研究的个案报道,按病例国籍分为国内组(Native)和国外组(Non-Native),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特征(年龄、性别、ADV治疗史、乙肝病史和其他伴发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ative组和Non-Native组各纳入120、32例,年龄分别为(51.89±10.96)岁、(56.47±11.36)岁(t=-2.084,P=0.039),在青、中、老年组构成上无明显差异(Z=-1.315,P=0.189),男:女分别为 3.29:1 和 3:1(χ2=0.039,P=0.844),比较两组所有男性(116例)及女性(36例)各年龄段的分布构成可见,男性以中年组居多(62/116,53.4%),女性以老年组居多(18/36,50%)(Z=-3.640,P<0.001)。两组患者均有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两组总ADV治疗中位时间分别为60(36,72)个月、57(38,69)个月(Z=-0.076,P=0.939),均以治疗2-5年占比例居多(Z=-0.346,P=0.729),首发骨痛时ADV治疗时间分布两组没有差异,中位时间分别为36(24,48)个月、47.5(28,60)个月(Z=-1.428,P=0.153),但Native组发病时间更早,以2-3年多见(28/87,32.3%),Non-Native组则以4-5年多见(6/22,27.3%)(Z=-1.517,P=0.129)。两组骨痛均起于下肢负重关节,随病情进展逐渐向上肢关节、胸廓蔓延。实验室检查以低血磷,血钙水平正常或偏低,同时伴有尿磷、尿钙大量丢失,血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为特征,常伴有尿糖阳性、尿蛋白阳性,部分病例甚至出现酸中毒。在骨密度的诊断构成中各有19.7%、31.3%的患者存在骨量丢失,50%、50%诊断为骨质疏松(χ2=2.429,P=0.297),患者经过调整ADV治疗以及补磷、活性维生素D等对症支持,预后良好,各有46.3%、18.8%的患者在治疗后第一个月内症状缓解,明显缓解主要见于治疗后3个月内,以国内患者为主(73/80,91.3%)(Z=-3.013,P=0.001)。结论:1.中年男性慢性乙肝患者尤其合并肝硬化者为ADV相关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继发性HO的高危人群。2.ADV治疗1年后即可出现血磷下降以及骨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与国外患者相比,国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相对提前。3.慢性乙肝患者尤其肝硬化者常伴有基础肾脏、骨骼代谢紊乱,对于该类人群应早期监测肾小管功能等指标,避免严重肾脏、骨骼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