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丁玲创作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是在世界左翼文学思潮风行的时候逐渐产生并走向兴盛的。一大批原来“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文人最终都在左翼文学观念的影响下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早先的创作风格,有的甚至转而成为坚定的左翼文学战士。丁玲就是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丁玲作为闪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它所发散出来的光辉和热度从1927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处女作《梦珂》开始就从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以“叛逆”、“独立”著称的女性作家,从早期的“莎菲式”作品到其左联成立后的一系列“红色篇章”,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本文把丁玲在二三十年代的创作以193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指丁玲1927年发表《梦珂》到1930年初,在这期间丁玲在创作上主要走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路线。第二个时期主要指,从1930年到丁玲抵达延安前的这段时间。在这期间,丁玲创作了一系列不同与以往的文学,正式在左翼文学观念影响下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之路。   本文第一部分从丁玲在两个时期创作的文本差异入手。左转之前的丁玲,她在创作上一直坚持叛逆女性的立场,在诸多作品中流露出资产阶级的、“颓废的”倾向。左转后的丁玲从思想到行动,再到文学创作都异于之前。表现在创作上的变化,具体有哪些呢。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这个问题。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梳理丁玲创作之变的原因。世界左翼风潮及其推动下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造成丁玲创作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到现在我们才了解,投身左联、主编《北斗》仅是丁玲被规训的过程。丁玲的丈夫胡也频献身左翼革命,丁玲最敬仰的知己好友冯雪峰,是左联的领导……,种种“左”的分子无时不在丁玲生存的空间里活跃着。尤其是冯雪峰作为当时左翼文坛最成熟的文艺理论家之一,他对丁玲创作上的指导及精神上的导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就丁玲创作转向后的“回旋”现象进行了探究,对丁玲创作确有回旋及其回旋的原因加以了分析和论证。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丁玲创作转变背后的复杂心态,进而对左翼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作家创作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丁玲两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并加以比较,进一步感受到丁玲创作在左翼文学语境下所受到的规训和制约,当然,这其间也有丁玲本人致力于左翼革命文学创作的自觉因素存在,或许,我们只有如此看待和研究丁玲,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地理解左翼时期的这位女性作家,也才有可能为她以后的人生及其创作之路找到一个较为坚实的理解性基座。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现代主义文论就已略具雏形,拉开了引进、研究西方现代性文学理论及美学思想的序幕。通过研究西方现代性理论在我国的接受及发展可更好地把握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位
《通雅》一书是方以智倾其一生精力所著,并且篇幅最长的一部巨著。形式上类似于《尔雅》、《广雅》等分门别类解释名词术语的字书,内容包罗万象。《通雅》中出现了大量使用“
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城市的形象.随着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群众出行需求层次不断变化,市民出行更加注重公交服务的质量和品质.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管理,全
期刊
20世纪初,新月诗派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作进行广泛译介的同时,在诗歌创作手法、主题、语言革新等方面也积极主动地借鉴、吸取,并构建了与其较为相似的诗歌创作观念,从而大大
期刊
在中国武术大家的笔下,每位侠客都有制胜杀敌的武器,高手过招,谋划布局,往往兵不血刃,即能决胜于敌。2008年9月19日,三菱电机在三亚召开新产品FX3G发布会暨2008FX—PLC代理商
期刊
《四世同堂》和《不屈的人们》同属于反法西斯战争文学成果,两部作品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完成着各自民族抵抗意识的书写。两者独特而共通的特点在于描写的不是紧张激烈而
残疾作家是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创作群体,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写作团体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追索残疾作家的创作理路,心理学是揭示创造秘密的较好方法。通过各种心理学
海明威和萨特是20世界西方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都以独具匠心的笔触描绘了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前所未有的灾难,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人的精神的戕害,同时,指出面对荒诞的社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