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下,教育的发展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同时就教育的进步而言,教师可谓为中流砥柱。因此,各国都通过不同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形式。我国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采取了这两种培训形式。双语培训就内容而言有着自己独特性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双语培训因目的不同又分为中英双语和民汉双语两种形式。在全球多元化教育实践与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和文化特征,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上具有关键作用,所以倍受关注。 随着新疆地区民族交流的广泛加强,又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致沟通、理解的障碍,新疆地区双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双语教育中的关键力量双语教师,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钥节。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大专院校接受脱产“两年制”汉语培训的民族教师,培训旨在通过两年的课堂和实践学习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使用水平,促进双语课堂的专业化。但在研究培训效果时会发现,虽然受训教师的汉语水平相应提高,但与双语教学课堂的专业化水平相差甚远,专业表述缺失。因此,在对研究现场的考察和研究对象的访谈中,研究者逐渐发现了培训中其他的问题,于是从教学与课程组织角度分析问题的细节,藉以文化认知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理论剖析培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呈现导致问题的原因。 基于问题的内容和原因,对双民族接受的“两年制”双语培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及本研究的结论:其一,在双语教师培训中,虽然以语言培训为主要任务,但是若以语言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就过于单一了,这样并不能提升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就专业发展而言,语言培训和专业脱离,使得双语教师仍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当语言和目标语的文化不能很好融合,也会阻碍了语言习得者对语言的理解。其二,对于语言学习的要点,即交流生成熟练。所以,在语言环境的熏染中与人的交流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