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能量代谢是机体进行运动训练的基础,长期不同的运动训练会使不同的能量代谢系统产生相应的适应,这些适应在体外表现为不同运动能力的提高,在体内表现为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骨骼肌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是探讨训练适应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时间耐力运动、长时间间歇运动、在耐力训练基础上再进行间歇训练以及在间歇训练基础上再进行耐力训练以后这些酶的适应性变化,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86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n=18),有氧耐力训练组(E,n=17),先耐力后间歇训练组(EI,n=17),大强度间歇训练组(I,n=17),先间歇后耐力训练组(IE,n=17),共5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坡度为0,每天1次,每训练3天休息1天,共持续8周。设定有氧耐力运动运动强度为20m/min,每次运动持续30min;大强度间歇运动强度为50m/min,每次持续2min,间歇7min后再进行下一次运动,每天重复6次;安静对照常规组饲养,不运动;E组进行8周有氧耐力训练,ES组前4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后4周进行无氧间歇训练,S组进行8周无氧间歇训练,SE组前4周进行无氧间歇训练,后4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第4、6、8周训练结束48小时后严格按研究要求取大鼠后腿右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液氮保存。酶标法测定腓肠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腓肠肌肌糖原含量、腓肠肌肌酸激酶的活性以及比目鱼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8周训练后, EI组大鼠比目鱼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S组(P<0.05),I组大鼠比目鱼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S组(P<0.05);同自身第4周时相比,EI组在第8周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
(2)8周训练后, I组、IE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训练8周后,EI组、I组、IE组和S组相比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
(3)8周训练后, I组、EI组肌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
(4)第4周,第6周和第8周训练结束后,同S组相比,各组大鼠腓肠肌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
研究结论:
(1)长时间进行大强度间歇训练可能会对大鼠慢肌有氧代谢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在耐力训练基础上再进行大强度间歇训练有利于大鼠慢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
(2)大鼠快肌纤维乳酸脱氢酶活性对大强度间歇训练较为敏感,短时间的大强度无氧间歇训练就可以使其活性提高,即使再进行有氧耐力训练也能保持其活性。
(3)耐力训练或者有耐力基础的训练均可以增加大鼠快肌纤维肌糖原含量的储备,而持续的大强度间歇训练则不如有氧耐力训练对其效果明显。
(4)本研究中的几种训练方式均没有使快肌纤维肌酸激酶活性发生适应性改变,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在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大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同时提高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并能延长运动时间,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只能使提高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则没有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