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根区水肥耦合对土壤残留氮迁移利用的影响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根区灌溉具有一定的节水效应,该灌溉方式下水肥耦合效应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施肥量较高的蔬菜,对于局部根区灌溉下水肥耦合(氮形态、磷水平)效应以及对于土壤中硝态氮的迁移和利用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从植株生物量、植物对土壤残留氮的利用率以及不同层次标记氮在土壤中的迁移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局部根区灌溉水肥高效利用以及减少土壤氮素迁移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大棚内进行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试验一设置三个因素,分别是施磷与不施磷,正常灌溉和交替灌溉,15N分别标记于离土表15cm和45cm。通过组合方式设置试验处理。研究表明,在任一灌溉方式下,高磷处理作物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低磷处理作物的生物量,同时提高了作物对土壤残留氮的利用率和吸收量;交替灌溉处理较正常灌溉处理节水达34.33%~38.81%,而总生物量达到了正常灌溉处理生物量的91.78%~95.59%,同时对土壤中的残留氮利用率较正常灌溉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施磷条件下,标记位置越浅,标记硝态氮迁移距离越大,标记位置越深,迁移距离越小;交替灌溉控制下,15N迁移距离较正常灌溉迁移距离都少10cm。(2)试验二设置三个因素,分别是灌水方式,分为正常灌溉,交替灌溉和亏缺灌溉;不同氮素,分为硝态氮和铵态氮;15N标记位置,分别标记于离土表15cm和45cm。研究发现:交替灌溉下施硝态氮肥作物生物量显著高于交替灌溉下施铵态氮肥作物生物量,同时促进作物对土壤中残留氮的利用率和吸收量;交替灌溉施铵态氮肥,作物生物量达到正常灌溉处理的92.1%~98.4%,而灌水量减少达34.31%,亏缺灌溉铵态氮处理生物量降低显著;交替灌溉施硝态氮肥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土壤残留氮中的利用率和吸收量;15N标记于15cm,交替灌溉土柱迁移距离为15cm较正常灌溉土柱迁移35cm,减少20cm,亏缺灌溉向下迁移5cm,同时标记硝态氮都扩散至土表;15N标记于45cm,表层都有标记氮分布,交替灌溉往上迁移距离为5cm,向下扩散15cm,正常灌溉向下迁移距离为5cm,亏缺灌溉向上迁移15cm,向下扩散15cm。(3)试验三把15N标记于土层110cm处,同时设置两个因素,灌水方式,分为正常灌溉、交替灌溉、固定灌溉和亏缺灌溉;不同氮素,分为硝态氮和铵态氮。研究表明:在任一灌溉方式下,施硝态氮肥作物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施铵态氮肥作物生物量;交替灌溉铵态氮处理生物量达到正常灌溉铵态氮处理生物量的94.08%,而交替灌溉硝态氮处理生物量达到正常灌溉硝态氮生物量的89.91%,两处理之间的浇水量较正常灌溉都下降34.31%,固定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作物生物量降低幅度较大;在不同氮肥处理下,作物对土壤深层残留氮的利用率大小都依次为交替灌溉,正常灌溉,固定灌溉和亏缺灌溉。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本体自动构建和从文中构建本体两个方面的相关综述文献进行评述,得出面向文本的本体自动构建过程的核心内容:概念的自动提取和概念间关系的自动抽取。从概念
基于2003-2016年38个经济体之间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往来数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从网络布局、中心性、联系程度和核心-边缘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贸易中地位的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技术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而智慧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主要的运行模式,为人们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举足轻
随着我国对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必须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安全风险抵御能力,保障电力生产长时期处于良好状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往编码器使用者一直不愿意改变,因为一些创新技术声称具备卓越性能与可靠性,但却缺乏可追踪的纪录和大量过往数据来为其左证,其实并不适合用于厂区或工业装置中的马达控制
本试验以不同抗旱性的葡萄砧木扦插苗和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盆栽、箱栽葡萄植株对水分胁迫的生物学反应,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导致盆栽葡萄砧木扦插苗光合能力下降。在正常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