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绿蜜环菌(Floccularia luteovirens)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是一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产子实体的外生菌根真菌。但由于卷毛菌属(Floccularia)曾经从属于蜜环菌属的缘故,在国内这种真菌一直归于蜜环菌属(Armillaria)并称之为(Armillaria luteovirens)。由于其子实体色泽嫩黄、口味鲜美、营养丰富,长久以来一直被作为青藏高原特色美食、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子实体贸易的不断升温,黄绿蜜环菌资源正面临这过度采伐的危险,同时,由于其生长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近年来的不断退化以及年平气温的升高,黄绿蜜环菌资源分布范围也在不断萎缩。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F.luteovirens)的23个野生居群,404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rDNA三个片段(ITS+5.8s,IGS-1以及LSU)研究了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种内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ITS序列研究了黄绿蜜环菌在担子菌门内的系统发育位置。最后,利用开发的454测序技术开发的EST-SSR引物,研究了黄绿蜜环菌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群落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首次利用rDNA多片段序列对黄绿蜜环菌23个居群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基于MP树和ML树的研究发现基因型H3,H4,H5,H15(支持率分别为66,65)首先和其他基因型分开,而在贝叶斯分析中则不存在这一分支。在全部三种建树方法中都存在有一支(亚支)就是由H1,H9,H12组成的CladeⅢ。在本次研究中基于rDNA片段获得的数据显示,没有一个居群拥有特有的基因型,但是就基因型多样性地域分布格局来看,各个基因型的多样性由北向南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结合软件NETWORK的分析结果,几种主要分布在阿尼玛卿山以南的基因型部位于网路结构的边缘,说明这几种基因型是较晚形成的。利用ITS序列探讨黄绿蜜环菌在担子菌中的系统发育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系统发育树中黄绿蜜环菌没有和蜜环菌属的四个种聚为一支而是和卷毛菌属聚的白卷毛菌(Floccularia alboanaripes)在了一起,确认了黄绿蜜环菌在担子菌中的的系统发育地位。而对于黄绿蜜环菌在担子菌门内与其他真菌的分歧时间研究发现,黄绿蜜环菌和蜜环菌属(Armillaria spp.)的分歧时间为165.35Mya,和卷毛菌属的另一个中白卷毛菌(floccularia albolanaripes)分歧时间为6.93 Mya。 2)454测序结果经去接头和过滤低质量的序列之后一共得到了1,997,121条reads,总数据量为88.585,965 bp,序列平均长度为449bp。对于所获得的reads进行拼接后得到了22,236条非冗余的EST序列,其中共筛选到321条符合条件的EST序列。这些序列当中绝大多是为含有二碱基重复(7.17%)、三碱基重复(88.79%)的序列。随机选择98条EST序列,设计引物后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5对引物无扩增结果、7对引物虽有扩增结果但条带大小不符合预期,在这剩下的86(87.8%)对引物当中有27对引物扩增出预期条带且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用三个居群、66个个体对SSR引物进行检测发现:等位基因数(Na)为2-8,平均值为4.185、期望杂合度(HE)为小于0.001到0.810(ALV65),平均值为0.467,而观察杂合度(Ho)则介于0(AIV64和AIV92)和0.900(ALV8)之间,平均值为0.423。从测试的66个个体来看并没有观察到连锁不平衡现象,然而27对引物当中有10对引物被观察到存在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情况。 3)基于EST-SSR的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表明,共获得659种基因型,观察杂合度(Ho)介于0.446到0.501之间,同时,期望杂合度(HE)为0.499到0.554。每个位点的基因流Nm介于0.360(AIV61)到3.426(AIV58),平均值为1.524。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11(YK.DT)到0.342(AR,SQ)之间。FST介于0.068和0.410之间,平均值为0.176,这揭示了较低的居群间的遗传变异。相似的,AMOVA分析也显示16.86%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p<0.001)而剩下的83.32%的变异却发生在居群内部。通过软件STURCTURE分析发现,居群最有可能的分组结果为K=2, Mantel监测的结果揭示遗传距离和地理分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4012p=1.000)。而生成的NJ树的结果与STURCTURE的分组结果完全一致,将23个居群分成南北两支。基于rDNA序列的群体遗传特征的研究能够和EST-SSR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各个居群随着地理位置的由北向南,其拥有的基因型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我们推测,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的原因是相对较高的基因流,而这可能是由于菌根真菌产生的孢子有着较高的迁移能力。掌握了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基因型的分布就可以为黄绿蜜环菌的保护以及人工育种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拥有的基因型种类较多,所以,首先要保护青海省祁连县境内以及青海湖周边的黄绿蜜环菌资源,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黄绿蜜环菌拥有的基因型种类较少,遗传多样性较低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要加强青海省玉树、果洛、四川省石渠县的环境保护从而起到保护菌种资源的目的。在采摘方式上,尽量不破坏子实体根部结构、延后采摘时机都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