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经济增速减缓,在2015年增速更是降低到7%,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速减缓的经济新常态,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虽然我国在科研投入、专利水平等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需要认识到,我国当前各项科研指标的提升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间存在较大不匹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在创新过程中隐含的种种问题也影响我国的创新进程以及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影响绩效的行为因素,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对利益相关者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明确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相关者(包括主要利益相关者,相关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三类八种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相关者行为影响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行为。在上述基础上,把因子分析应用到多指标面板数据上,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视角,利用SFA参数评价方法、DEA非参数评价方法及因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发现,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在区域上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接着使用我国30省市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主要利益相关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正向影响是企业行为、高校行为和政府行为,并且在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行为影响程度相对更大一些。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促进作用;然后分析单独一个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企业行为、高校行为、科研机构行为、政府支持行为和中介机构行为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有正的影响作用,仅金融机构融资行为是负的促进作用;最后,分析30省市自治区中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院所应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发挥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辅助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