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西方的殖民入侵和文化渗透,扭转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的行列中。中国的历史不再自己自主,而是受到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纠缠的共同影响。内外因素碰撞与交融的媒介,是出入于中西两个文化世界的人,及他们建立的跨国组织。这些人和组织,是隐匿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之下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它们的活动造成的影响力在不同层面汇聚凝结,最终形成滴水穿石的助力,点点蚕食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走向。学界对社会转型期内关系人物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硕。对跨国组织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得多。跨国组织,诸如洋行、外事机构、教会、俱乐部等,具备社会交往、慈善救济、传教布道、殖民管理等社会功能。参与其中的中外社员,是不同领域成就突出的头面人物,社团的对外活动,是社员们群体身份的表征,活动本身也对当地社会事业、国际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跨国组织置于社会变迁与国际形势交互作用的背景中考查,更明晰这些跨国组织在近代中国的性质和发展状况。本文以民国时期中国扶轮社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故纸堆中发掘和重构扶轮社的组织形态,再现跨国组织扶轮社的发展状况和活动图景,考察近代联谊与服务性社团在中国发展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深化对近代跨国组织的研究。 本文分为导言、正文四章、结语。导言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资料概况,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正文第一章,介绍民国时期扶轮社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再现中国扶轮社的创立和中国扶轮运动的进程。第二章,论述中国扶轮社的日常运作与社会活动,试图透过对社内活动流程的细致分析,凸显扶轮社保证联谊有效性与社员忠诚的相互关联;通过考察中国扶轮社的对外活动,探讨跨国社团的社会整合动员能力及活动所表现出的跨国社团的文化氛围。第三章,重点论述扶轮社选拔社员的标准和本土社员的群体特质,展示本土社员与扶轮社共同建构“精英”身份的互动关系。第四章,将中国扶轮社置于国际化的背景中,讨论扶轮社本土化的影响因素、成效及局限,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检测扶轮社的政治立场,以期折射出跨国社团在政治格局变化中的复杂作用。 扶轮社作为中外人员联谊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型社团,它在中国历经30余年的发展,形成遍布中国十几个城市的社会网络;扶轮社的本土社员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亲美、知美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的文化认同决定了扶轮社的行动逻辑。扶轮社进行各种联谊活动,建构起沟通中外的信息互换平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扶轮社的社会服务展示出跨国社团国际化社会动员能力的优势,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服务的目的在于为社员标榜精英群体的身份,扶轮社的服务功能从属于联谊功能。文章最后考释扶轮社内“国际主义高于民族主义”的理念,以及考察中美关系影响下的社团命运,探析跨国社团在民国时期的共性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