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多项研究提出了动态拉伸可有效避免静态拉伸出现的“急性效应”观点,而排球项目作为一项速度与爆发力很强的运动,在准备活动中出现了动、静态拉伸混合使用的多元化现象。本研究旨在测试不同拉伸(动态拉伸、静态拉伸)方式下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的相关指标,并观察与验证上述指标的即刻影响效果,从中获得理论假设的相关佐证,为排球项目准备活动中的科学拉伸提出理论依据。意义:澄清动、静态拉伸过程中相关肌肉群的工作状态及对排球运动员爆发力、速度等素质影响程度的差异,为构建符合排球运动项目的拉伸模式,优化排球准备活动的拉伸效果,缩短准备活动的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提高排球项目准备活动的质量与效益,争取比赛优异成绩发挥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选取燕山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和羽毛球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假设命题进行了实验与论证。实验方案包括干预方案(拉伸方案)和测试方法两部分。其中拉伸动作的选取组合以排球比赛准备活动中的常用动作为依据。测试肌肉群的选定,主要从解剖学角度,依据拉伸动作参与的肌肉群和完成身体素质测试动作时所涉及到的肌肉群为监测目标。最终选定受试队员优势腿中的股直肌(RF)、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股二头肌(BF)、胫骨前肌(TA)、腓肠肌内侧(MG)、腓肠肌外侧(LG)。身体素质测试选取能体现排球专项特征的下蹲跳(CMJ)、半米字移动、纵叉三个动作为评价内容。测试方法选用等组前测、后测的方式,经过两种不同形式的拉伸实验干预后,验证其身体素质(运动学指标)及肌电变化特征(表面肌电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纵跳和半米字移动素质方面:呈现出动态拉伸后的成绩均好于静态拉伸和无拉伸条件下的测试成绩。上述结果表明,动、静态两种拉伸方式在拉伸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动态拉伸更适合于纵跳、快速移动等速度与爆发力性质类项目的准备活动内容。2在柔韧性素质方面:动、静态拉伸后均可提高运动员的纵叉即刻成绩(与基础对照组相比),且两种拉伸后的效果值与基础值之间存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两种拉伸方式对柔韧性均有促进作用。“动态”与“静态”两者间相比,静态拉伸对提高柔韧性相对有利,但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排球项目的专项特点可以用动态拉伸方式取代静态拉伸方式。3在拉伸过程方面:在选定的4组拉伸动作实验过程中,动态拉伸组、静态拉伸组和无拉伸对照组所监测肌肉群的放电时序、持续时间、积分肌电值及贡献率等表面肌电的指标中,除纵叉内容外,其余相关数据指标均呈现出动态拉伸好于另外两种拉伸方式的结果。特别是在辅助性参与肌肉群部分更为显著。表明动态拉伸在肌肉的募集与提高活性程度方面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准备活动过程中,安排动态性拉伸内容相对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