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首先也应该努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农民的现代化与农村的和谐,都有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现代人格的培养。电视传媒作为现代社会受众群体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大众媒体,无疑扮演着帮助农民实现现代化的工具性角色。因而,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探讨电视传媒对农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不同,本文试从传媒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运用人的现代化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符号互动论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等多重理论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南两个村庄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情况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以此探讨电视传媒是如何促进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并分析电视传媒促进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两村143位居民的实地调查以及SPSS数据统计研究发现:(1)电视传媒对农民生产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和精神面貌现代化的实现都存在一定影响,在电视的影响下农民通过一定的互动与内化而培养起一系列复杂的个人现代性特征。(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更有利于农民现代化的实现。由于数字电视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与节目种类更多,农民因此获得的现代性分值也要更高。(3)农民的现代性程度与接触电视时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可能是由年龄和文化程度引起的,但不受性别、职业和家庭收入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寻一条以电视传媒为先导、以其他社会因素综合推进农民现代化良性发展的路径,以此帮助广大中国农民更好地提高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