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陆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并大规模采用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采出液含水大幅增加,而可采储量的半成以上仍被圈闭在地下,目前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难题和巨大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聚驱后油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采用建立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了大庆采油三厂、大庆采油四厂和大港港西部分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资源及几种常见水处理添加剂对内源微生物的影响,为聚驱后进一步的微生物驱提供理论依据,分离出一株产聚合物微生物,并对该菌的原油降解功能进行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建立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了聚驱后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大庆采油四厂和大港油田港西部分区块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港样品中微生物种类明显少于大庆样品,施氏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两个区块多个样品中均占主导地位。(2)采用建立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经产聚合物培养基选择富集后的样品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产多糖菌为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此外土壤根癌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ii)等产多糖微生物分别在不同样品中均占主导地位。调剖过程中主要激活了三类产多糖菌,调剖一年后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产生物表活剂菌和降解石油烃菌都被共同激活。(3)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和16S rDNA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对几种常见水处理添加剂对聚驱后内源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水处理添加剂后微生物生长活性降低,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其中烃降解菌生长活性最易受处理剂影响;油井样品中大量存在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对处理剂较为敏感;而加入处理剂剂前未检测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加入破乳剂、杀菌剂和阻垢剂后成为群落中的优势菌;水井样品中加入杀菌剂后只检测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加入破乳剂、絮凝剂、阻垢剂前后陶厄氏菌(Thauera sp.)均在样品中占主导地位,表明水井中该类菌对激烈处理剂有一定的抗性。(4)分离出一株单菌DT-1,经分子学鉴定为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初步的研究了该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生长特性;并分析调剖前后原油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其对芳烃和沥青质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原油变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