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大学生的随访调查研究,了解武汉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以及适应不良状况,探讨大学生适应不良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意念等自杀行为的预警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数据收集分两次进行。2012年5月整群抽取武汉市两所综合大学1188名2011级新生进行基线调查。调查问卷采用自行填写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适应状况、自杀意念。发放问卷1188份。基线收集的1188份问卷中,剔除无任何联系方式及无效的问卷,剩下110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2013年5月对这1107名学生进行随访,随访的调查问卷采用自行填写的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杀意念及其强度。随访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84份,失访率6.87%。 结果:1.984名研究对象中,129人随访调查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11%,其中男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32%,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5.12%。不同性别之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持续发生人数占有自杀意念的比例为40.11%。自杀意念持续发生率为7.22%,其中男生自杀意念持续发生率为5.37%,女生自杀意念持续发生率为9.29%,自杀意念持续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18)。持续自杀意念的强度高于随访单次自杀意念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 P=0.033)。 2.大学生入学时期的适应状况表明,在6个适应维度中,学业适应维度标准化得分最高,行为适应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总的适应得分方面,分性别来看,男女生的适应均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3.适应不良在自杀意念4组:无自杀意念组、基线单次自杀意念组、随访单次自杀意念组和持续自杀意念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 P<0.001),基线单次自杀意念组、随访单次自杀意念组和持续自杀意念组的适应不良发生率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均有P<0.0167)。自杀意念各组别的学业适应(F=3.57,P=0.014)、情绪适应(F=16.76,P<0.001)、社会适应(F=22.27,P<0.001)、睡眠适应(F=14.04,P<0.001)和躯体适应(F=8.97,P<0.001)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业适应、情绪适应和社会适应维度中,持续自杀意念组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基线单次自杀意念组、随访单次自杀意念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适应维度中,持续自杀意念组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适应维度中,持续自杀意念组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和随访单次自杀意念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以无自杀意念组为参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适应不良分别是基线单次自杀意念(OR=3.03,95%CI=1.57-5.86)、随访单次自杀意念(OR=3.13,95%CI=1.38-7.13)和持续自杀意念(OR=6.15,95%CI=3.21-11.80)的危险因素。 5、有适应不良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强度得分高于适应良好的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03) 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入学期的适应不良持续影响到后期自杀意念的发生。提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适应问题,从而采取干预措施,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