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业农产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最近几年,媒体上不断曝光农产品不安全事件,使得政府和消费者非常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对于加强和完善监管模式,具有十分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意义出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研究涉及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各个环节,运用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如集体行动逻辑、柠檬市场、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等进行分析,建立起源头监管的相关理论,包括产地环境保护体系、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业操作规范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本文主要应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宜宾市种植业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进行研究。实地调研主要涉及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四大参与主体: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基层农技人员。对农户的调查主要是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种植的现状和如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问卷主要是专合社信息,对社员的管理,对农资是否实现统一管理,有无生产档案记录。加工企业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模式、追溯建设情况等。对基层农技人员的问卷主要涉及农产品速测、农户培训、基地管理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宜宾市种植业农产品源头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源头监管的问题一是产地环境受污染;二是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农民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标准无法“入地”(不能深入田间地头);三是农资零散,投入有限,监管困难;四是检测手段落后,基层检测能力普遍不高,检测品种有限。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措施,一是加强产地保护,采取土壤改良和休耕,对产地环境开展巡查和有效监管;二是加强投入品监管,完善执法,有效解决使用农药与农药污染、综合防治与小农经济矛盾,三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问题,构建网络追溯平台,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有效供给,四是完善检测队伍与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检测能力建设,探索产地准出检测,加强基地与市场衔接,实行检测网格化动态监管。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与推广,推动宜宾市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下岗和失业人群逐渐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而原有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已不能应对新的城市贫困问题,迫切需要新的城市居民救助制度。在这种背景
卫生行政许可与民众健康、社会进步发展密切相关。加强卫生行政许可对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表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