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碎屑物质有时也具有分形特征。海洋沉积物的粒度是否具有分形特征,且不同沉积环境下海洋沉积物的分维值,以及分形控制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采自南海典型沉积区的五根沉积柱进行了粒度分析,采样站位编号C1、C2、C4、QD2和NHX3,五根采样柱水深逐渐增加。本文分析了上述五个采样点共计189个沉积层位的海洋沉积物粒度组成。发现随着水深和与陆地距离的增加,沉积物的组成发生变化,粉砂含量增加,砂含量显著减少。通过对比,发现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特征,如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平均粒径均值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粒度标准偏差降低,其分选性逐渐变好;沉积物样品的峰度逐渐增大;相比之下,偏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粒度C-M图解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均表明,碎屑颗粒的主体搬运方式从近岸到深水,滚动组分逐渐变为悬移组分。五个点位的样品粒度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随着与陆地距离的增加,和采样点水深的增加,分维值逐渐降低,平均值由C1的2.52降低至NHX3的2.10,与中国其他海域比本研究区域处于分维值相对较高的水平,尤其是C1柱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粒度的分维值与标准偏差间均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说明样品的分选程度会影响粒度的分维值,是粒度分维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本研究建立了粒度端元组分分解模型,建模数据与实测数据拟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还对五个柱样进行了敏感粒级提取,发现水动力条件的强弱与较细粒级的敏感粒级对环境的敏感性成负相关关系,可作为后续环境分析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