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画论家,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他一生的创作经验、艺术见解和美学思想经其子郭思整理编纂为《林泉高致》。文中提出的“林泉之心”、“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身即山川而取之”、“注精以一之”,“神与俱成之”,“三远”等一系列重要美学命题,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林泉高致》为文本,以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背景,结合有关文献和绘画作品,通过社会考察、文献分析、图像分析等方法,从山水画实践者的角度,贴近心灵体验的层面,对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认为,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对人心灵的关怀,是郭熙绘画美学思想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首先,在《林泉高致》中,郭熙以“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为立论的起点,提出了“画山水之本意”,其主旨在于: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胜境,为忙碌的人们营建心灵休憩的家园,使人们能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在依约于耳、混漾于目的猿声鸟啼、山光水色之中放松精神,栖息心灵,澄明神观,助养清风。郭熙的立意,本于对人性的尊重,源于对心灵的关怀,浸润着浓郁的士大夫情怀。其二,郭熙眼中的“真山水”是具有内在生命精神的性灵山水,他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可视为画家观照自然山川的总纲领。其要义在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山川之中,饱游饫看,俯仰万象,应于目,会于心,让自己的生命精神与自然山川的生命精神相感相合,相通相融,进而取其精,聚其萃,悟其妙,得其神。这样的观照,靠的不仅仅是眼观,而更多的是心观,强调的不仅仅是应目会心,而更多的是相通相融。其三,郭熙提出的“神与俱成之”,可视为画家创作的最佳境界。对于画家来说,只有既注重全面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又注重澄怀静虑的心境陶养,方能逐步做到境界已熟,心手已应,进而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进入心与物化、神与俱成的创作境界,完成一个画家心物化一的最终抵达。其四,郭熙提出的“三远”,不仅成为中国山水画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且成为一种精神境界。画面中“远”的空寂,不仅将人的视线引向远方,而且使人的思绪跟随着山水_之“远”而无限飞越,远至凌霄天际,渐渐脱离尘俗与烦嚣,进入一尘不染的清幽境界,直抵心灵的宁静与安详。“远”,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心灵指归。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还对郭熙的生卒年、成长背景、艺术活动、绘画作品,以及《林泉高致》的编纂者、流传版本等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对《林泉高致》的现代美学价值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