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通带的频率选择表面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FSS)作为一种空间滤波器,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在卫星通信中作为副反射面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利用率;在战斗机中作为雷达天线罩,可以减少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随着频率选择表面的发展,我们所需的通带中心频率也会有所增高,这会导致通带内的插损迅速变大,使频率选择表面的通带特性为之变差。鉴于这点,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介绍了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背景、发展历史及频率选择表面在国防军工中的应用。随后介绍了频率选择表面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周期性结构的Floquet定理及在实际应用中加入介质后栅瓣、表面波出现的条件;详细介绍了频率选择表面全波分析方法中的谱域法,并给出了推导过程。接着对带通频率选择表面中常见单元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包括入射角稳定性和交叉极化特性,及在实际应用中加入介质后,介质对频率选择表面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设计过程中的结论。针对Ku波段,在本文的第三、第四部分分别设计了不同结构的FSS。在第三部分我们对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中心频率为12.5GHZ的极化相关和极化不相关的频率选择表面,以及工作频段分别为12.25-12.75GHz、14.0-14.5GHz的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中通孔结构相当于提供了一种理想电边界,而在第四部分中设计的混合边界腔体频率选择表面中,我们将单一的理想电边界改为理想电、理想磁混合边界,并给出了相应的两种混合边界腔体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这两种频率选择表面的入射角稳定性和交叉极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混合边界腔体的频率选择表面加以改进,保证通带波形平坦的同时拓宽了带宽。我们分别加工了混合边界腔体频率选择表面和改进后的频率选择表面的样片,在暗室中对其进行实验室测试,并与仿真结果相对比,均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测定血清尿酸是临床检验常规工作之一。利用尿酸酶的高专一性进行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含量,即尿酸酶法,是目前常规测定血清尿酸的主要方法。现有尿酸酶法中,过氧化物酶偶联尿酸酶的间接终点平衡法最常用,但此终点平衡法受血清中还原物质和过氧化物,及黄嘌呤等的显著干扰。本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266)资助下,建立了血清尿酸含量测定的专利方法(zl 03135649.4),此专利方法对血清中常见干扰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严重的可导致心功能衰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心衰患者最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就是急性心肌梗
随着FPGA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并行性、高速性及复用性在控制领域体现出了灵活运用的独到优势,IP核的调用大大缩短了研发者的开发周期,也保证了模块的稳定性、易维护性、可移植
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可以激活JNK,而且JNK激活在局灶和全脑缺血介导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脑缺血诱导JNK激活的下游凋亡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上遇险目标快速接近技术”,该课题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对水下遇险目标进行高清晰观测。但水下环境复杂,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而
本研究主要包括阿魏侧耳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的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其结果如下: 1、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菌丝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VBl0.002%,葡萄糖3%,蛋白胨0.15%,(NH4)_2SO_40.05%,酵母膏0.3,MgSO_40.05%,KH_2PO_40.1%,ZnSO_40.02%,NaCl0.03%。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
脱机手写数字识别技术因其在文档、统计、票据、邮件等方面的广泛涉及,成为了研究人员近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阿拉伯数字也是全世界唯一通用的字符。随着社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显示了其巨大优势。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可以直接产生光生载流子,基于此,光伏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目前,商用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产业市场的主流,其效率只有18%。主要原因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硅半导体带隙吸收的太阳光与入射太阳光不匹配,即能量高的光子以晶格热损失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散失掉而产生的能量传递损耗。虽然能量低于硅半导体带隙的光子,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