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资本”作为中国人个人行动的逻辑,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的分析单位和新的研究视角,在中国社会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资本发展到“拐角处”的时候,很多学者更倾向于联系中国的现实,逐渐祛除社会资本的纯模型化和数理性的特点,并采取以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扩展中国学术中“独特且重要的领域”。基于此,本文运用“社会资本”这一独特的分析视角去探讨大学生创业现象,阐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寻找与使用社会资本的,这无论是对于深入剖析社会资本的运作,还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借鉴意见、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回顾了当前对大学生创业和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发现,关于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在已有的社会学领域,研究创业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支持等方面。依据相关的理论,本文把社会资本划分为资本规模、频率度、质量性、信任度、中介性和中介质量性这六个测量指标,主要采用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并辅助以问卷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与情感支持、资金支持、创业团队、创业绩效都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社会资本的信息性有助于创业机会识别,信任充当了社会资本产生效果的中介;大部分的家长在情感上都是不太支持自己的孩子创业;社会资本的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其寻找资金的能力就越强,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就越多。创业的大学生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选择自己的创业伙伴,高社会资本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朋友,低社会资本的创业者的团队成员以家人为主;创业者花在人情往来上的开支越大,其社会资本就越高,创业绩效也就越高。接着,在界定了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运作的假设后,着力从动态的角度,结合大学生的创业过程,阐述了社会资本运作的逻辑顺序和循环流程。认为,社会资本的运作经由“需求产生——寻找——建构——维系——消亡”这一循环过程。寻找社会资本的方式可以通过血缘“承袭”直接性利用,也可以通过互惠交易间接性地构建;维系的手段与建立社会资本的方法很相似,但是在此时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方式上由现实性向虚拟性发展,在性质上由工具性向情感性扩展,在位置上由网络末端向“桥”的位置发展。另外,创业大学生很少会和别人断绝关系,即使是要断绝关系,他们更加注重情感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