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体液免疫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公认的是微循环障碍是SLE多系统损害的基础。血液流变学、微血管形态和功能等相关因素参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雷公藤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炎、降低血粘度等作用,对SLE有肯定疗效。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病例收集:收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及门诊SLE患者30例,同时收集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女性15例。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将30例SLE患者分别分为A组(n=15)(年龄31.07±4.54岁)和B组(n=15)(年龄30.53±4.29岁),健康组15例设为C组(年龄28.33±3.41岁)。2.检测方法:用微循环检测仪分别观察各组甲襞微循环对其形态、流态、袢周及总体状况进行积分。仪器法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各项,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NF-a。3.干预方法:B组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雷公藤多苷片(1mg/kg.d),分三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4.观察变量: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清NO、TNF-a水平变化,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标准(SLEDAI)治疗前A(雷公藤多苷+强的松)组与B(强的松)组SLEDAI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A、B组SLEDAI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2.甲襞微循环积分:干预前:(1)治疗前A、B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C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1)A、B组治疗前后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2)治疗后A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B组明显降低。3.血液流变学各项:干预前:(1)A、B组全血粘度1s-1值、全血粘度5s-1值、全血粘度30s-1值、全血粘度50s-1值、全血粘度200s-1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组上述各项较C组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1)A、B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1s-1值、全血粘度5s-1值、全血粘度30s-1值、全血粘度50s-1值、全血粘度200s-1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均显著降低(P<0.01);(2)治疗后A组全血粘度1s-1值、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较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4.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干预前:A、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较C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A、B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干预前:A、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较C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A、B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6.相关性结果分析:分别对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及总积分与SLEDAI、全血粘度(1s-1、5s-1、30s-1、50s-1、200s-1)、红细胞聚集、变形指数、全血低、高切还原粘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流态积分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r=0.432 P<0.05),袢周积分与全血粘度2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r=0.452 P<0.05)(r=0.377 P<0.05),总积分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r=0.488 P<0.01),其余各项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甲襞微循环变化可以作为评估SLE微循环障碍的标准之一,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a可能参与SLE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2.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SLE微循环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