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品内分工广泛发展,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发达国家开始专注于关键性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及销售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发展中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形式参与价值链低端环节,提升贸易收益。从附加值的视角分析贸易收益,对于优化出口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建设贸易强国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收益的影响。首先结合价值链理论与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及投入产出、古诺均衡等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从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两角度,利用2000-2011年相关数据,测算GVC参与度、GVC地位指数和贸易收益,分析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状。最后从全球价值链参与情况、行业要素禀赋、行业规模效率、行业技术水平、行业环境和制度等角度选取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参与全球价值链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首先,全球价值链从分工地位和贸易格局的角度影响贸易收益。其次,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平稳上升,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度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度较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波动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地位指数排名较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排名最低。制造业的贸易收益发展趋势与地位指数相似,应对金融危机恢复能力较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排名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贸易收益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平均贸易收益最低。随着国际分工深化,中国作为出口大国,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越发明显。第三,制造业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正相关,对贸易收益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度提高贸易收益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对制造业整体而言,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对于贸易收益的提升有利;而扩大规模效率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重点。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保持比较优势、鼓励自主创新、改善贸易结构及构建国家价值链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