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s)是一类原始的角龙类恐龙,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特别是在中国北方、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因其头骨前端的喙部形状酷似鹦鹉喙嘴而得名。然而,随着大量化石的发现,鹦鹉嘴龙的属种数目也在不断增多。迄今已命名的属种达三属十七种,但部分属种的有效性备受质疑,阻碍了鹦鹉嘴龙进化关系的深入研究。本文以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陆家屯层中发现的鹦鹉嘴龙化石新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特征描述。并通过比较讨论,阐述新材料的区别于其它鹦鹉嘴龙的独特特征。另外,从解剖学角度对标本进行了骨骼形态方面的剖析,揭示此个体(LPM-R00167-1)独特的喙骨、额骨及后、前肢的比例等特征。与其它属种的鹦鹉嘴龙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原始角龙类恐龙进行的比照,进一步说明了此个体(LPM-R00167-1)的独特性。最后从古生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阐述鹦鹉嘴龙的古生生物学与地层学的意义。由于鹦鹉嘴龙一些种的有效性尚存疑问,以及化石保存和研究程度等问题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标本对鹦鹉嘴龙与角龙间的过渡关系提供了新材料,对鹦鹉嘴龙谱系间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化石材料的增加和新研究手段的应用,进一步验证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以便为鹦鹉嘴龙谱系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