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现代公共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公民社会成为催生公共精神的土壤。现代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民社会中的以公民和社会为皈依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和实践活动。它包含民主、法治、公正、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命题。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包括独立主体意识、公共意识以及公共参与。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具备独立、民主、权利和批判意识等独立主体意识,但公共意识较弱、公共参与程度较低、公共参与缺乏理性。公共精神的培育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积极融入公共生活,有效参与公共事务,从而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本文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300位本科生的调查问卷,在分析了我校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实证研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价值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等,但他们在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公共参与和公共关怀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足、家庭环境及成员的影响、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社会传统和环境的熏染以及公共参与实践的缺乏等。 在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方面,美国、德国、日本关于公共精神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另外,南京工业大学在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力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也可借鉴。培育路径包括:开展自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全方位的公民教育;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网络参政、志愿服务等社会生活实践;加强宿舍、班级和校园的制度、文化、环境的管理以及完善社会组织和民主法制制度建设等,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自律自觉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以及法制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