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超声吸脂术的临床应用和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抽吸术应用于临床已有30年历史,已成为治疗肥胖和进行形体雕塑的有效手段。随着新技术新仪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脂肪抽吸由小容量、少部位到大容量、多部位成为可能。近年来,体外超声应用于临床已取得满意效果,同时随着大容量吸脂出现了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报道。本文探讨体外超声吸脂术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本组756例为求美的健康女性,年龄18~56岁,体重43~110kg,按美学要求,分别系统的或局部的对腰腹部、背部、臀部、上肢、下肢、乳房进行体外超声吸脂,记录各部位注入的肿胀麻醉液量、吸出液量、纯脂肪量,并以一月为限记录各部位的体围变化。对于系统吸脂形体雕塑的女性,手术间隔为一个月。结果所有吸脂女性局部均有明显的变化,腰腹部变化最大。腰腹部平均吸出的脂肪量2800ml,单次最多吸出纯脂肪量为4600ml。腰围缩小为3.9~7.6cm,臀围减少3~6cm,大腿围减少2~6cm,小腿围减少1~3.5cm,术前术后体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出血量少,疼痛及不适感程度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体外超声吸脂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2.体外超声使大容量多部位吸脂成为可能。3.体外超声吸脂术更适用于脂肪结构致密,不易抽吸的部位,局部抽吸更容易。4.体外超声吸脂术对肥胖患者及局部形体雕塑者均有满意效果,长期观察无明显反弹。5.体外超声吸脂能有效促进皮肤收缩,术后皮肤平坦,皮下凹凸不平少见。6.体外超声时间不宜过久,否则出现皮肤灼伤。
其他文献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是吉林油田近年提储增效的主力区块,但上白垩统姚家组勘探长期未获得突破。基于147口探井和300口开发井资料,重点结合25口井岩心观察,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
目的1.探讨体外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整个实验奠定基础。2.体外研究PLLA/明胶的降解性能及孔隙率。3.测定BMSC的增殖率及平均倍增时间并对BMSC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临床意义。方法:择期CABG患者46例,ASAⅡ-Ⅳ级,随机分成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组(I组=23)和体外循环组(II组=23),
目的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以阵发性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征,罕见自然缓解或痊愈者。目前HFS的治疗以A型肉毒素(BTA)注射疗法和
研究背景与目的供心再灌注损伤的减轻与避免是心脏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若能有效改善供心的功能,这无疑对救治需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
针对某舰载多管火箭炮占甲板空间大、在方位和高低上存在发射死角等问题,提出了新型的火箭弹垂直发射系统。为验证发射系统可行性,应用FLUENT软件对弹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
目的:传统采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在行椎体成形术时虽然可以达到即刻稳定,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的效果,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固化过程伴有强放热可灼伤周围组织,释放大量具
目的 观察并比较在动物体内氧化铝陶瓷磨损颗粒和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生物反应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
目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已有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数据库系统,增强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功能,以实现具有先心病诊断、治疗及统计功能的数据库软件在临床的应用,同时评
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发病率也持续上升。其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