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给教育界带了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学生开始爱学习了,且综合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教学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转向;教师的观念新了,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深入推进,又有许多新问题呈现出来了:教师觉得课越来越难上了,许多学生觉得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了。新课程开始遇到了尴尬与困惑。无视这种现象继续推进新课程,不但新课程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令课程实施者的职业倦怠感增加,课程“消费者”——教师与学生将会成为课程“浪费者”。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难题,尤其是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适应问题,将会有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将会增强课程实施者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有利于新的学校文化重建。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适应性问题,如果单从教学论的视角孤立地进行,并将其推而广之,这肯定是不现实而又失之偏颇的。只有从课程论的角度,立足于对课程实施要素运动状态的把握展开实然性研究,才能为应然性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前提。教师教学的适应性是教师与教育环境互动,按照教育环境的要求调整课程实施进程,在现实条件下获得专业成长,达成职业使命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我的研究路线。不带任何先见走进课堂,与课堂的主人共同直面课堂生活,感受课堂生活,探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适应性,这对曾经是中学教师的我来说,既是对一度陌生的课堂生活的回归,也是对现实的靠近。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质的研究方法。我试图亲身觉察被研究者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研究者的课堂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另外,本研究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进行辅助,使得本研究可以迅速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准确确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超越时空界限,高效地、全面地、客观地获得各种资料。我选取了西安市FX学校作为研究现场,2006年9月份正式进入研究现场,主要是在每周的周一,周二,周四早晨前三节分别在五年级的1班,2班,4班听课。我的6位研究对象分别担任语文、数学以及英语学科的教学。材料的收集主要是随堂听课和课后随机访谈。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主题的提取是一个生熟互变,整零互生、统码归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的观察和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适应、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和教学对学生的适应。研究的结论是:目前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正处在适应中,但以往的教学惯性仍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冲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得到教师的认可,而且正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逐渐成为学生重要的学校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的适应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不自觉的观念状态,远未能成为教师的自主行为。影响教师教学适应性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即教师个体是教师教学适应性的主观因素,学校组织是教师教学适应性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