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型融资,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收集借款企业有价值的非公开的软信息,在事件不完全确定的状态下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与客户企业长期的紧密关系,保持信息的私有性以获取未来租金的融资方式。
研究关系型融资可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条途径,在理论上,金融中介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两个角度为关系型融资提供了基础;在现实中,关系型融资在技术上是对单靠硬信息作为判断企业价值依据的原有信贷模式的必要补充,受我国目前信用体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关系型信贷可以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间接融资模式的一种选择。
本文对关系型融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强调软信息对信息结构的完善作用,在认同硬信息是银行贷款基本依据的同时,认为软信息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必要补充;通过模型分析,比较了单次信贷交易与关系型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长期契约形成的重复博弈,发现关系型融资中声誉损失的成本对中小企业起到了比较有效的约束作用,使得维护诚信成为企业的最优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论文对关系型融资的实施主体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银行组织结构、银行本地性以及竞争等因素考虑,本文认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以及民间私人性质的钱庄)在从事关系型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关系型融资自身存在的风险,银行应在保持适度的银企关系、拓展业务范围和数量、对企业的及时监控等方面进行风险转移和控制。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关系型融资的可行性;并通过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开展关系型融资的经验,探讨了我国设立社区银行的路径。